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四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4-11

 

四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46-8日)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2713.html

2、中国国家地理: 《行天下》——怒江篇

http://mag.dili360.com/ezine/read/xtx/xtx022/

3、北京广播网:  《说那过去的事儿》——绿家园志愿者聊清明植树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2042&start=20110410160000

 

特别关注:

4、人民网:      日海啸垃圾形成长111公里巨岛 3年后到美西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8267.html

 

环境资讯:

5、新华网:      能源局:“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68500

6、经济参考报:  国家将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 涉及投资总额700亿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4-11/2962704.shtml

 

地方信息:

7、新华网江西频道:江西: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建设 

http://www.greentv.com.cn/news/news_detail.aspx?ID=74917

8、中国广播网:    湖北省启动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4/t20110411_507879942.html

 

人与自然:

9、中国广播网:    中蒙边境开设"野生动物绿色通道"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4/t20110410_507878613.html

 

气候变化:

10、国际在线:     曼谷气候谈判艰难落幕 年内谈判议程达成一致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7964.html

 

人物访谈:

11、第一财经日报;   对话王久良——垃圾问题的源头在观念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4173.html

 

信息公开:

12、法制日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存多重“玻璃门”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11/c_121288234.htm

 

环境评论:

13、经济参考报:    环评过关企业频发污染事故 环评须回归独立公正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3403.html

14、法制日报:     “过程中信息”不应成为信息公开的挡箭牌

http://news.sohu.com/20110411/n280214494.shtml

 

一言堂:

15、新京报:        虐待动物的人,不懂敬畏生命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4/09/content_218917.htm?div=-1

 

绿家园4月记者沙龙通知:

16、绿家园志愿者:  欢迎参加20114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2712.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46-8日)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4-11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2713.html

一、关键词 [联合国 曼谷 气候谈判]

《 京都议定书》前景不明,气候绿色资金设立推迟——双重挑战之中,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4月2日在曼谷拉开帷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说,曼谷会议必须首要处理2012年后减排承诺的法律约束力问题。

新闻链接:

联合国今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昨日启动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1-04-06/083022242783.shtml

曼谷会议一叶知秋:气候谈判2011新挑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1471.html

联合国:城市无视气候变化将自担风险

http://www.cma.gov.cn/qhbh/newsbobao/201104/t20110406_90461.html

二、关键词 [十二五 环保规划 论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于日前通过专家论证。该规划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提出了深入推进总量减排、强化环境质量改善、防范环境风险和完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大战略任务。 同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有关场合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正面临四方面的压力。

新闻链接:

环保“十二五”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1297.html

“十二五”我国环境保护正面临四方面压力

http://env.people.com.cn/GB/14333103.html

三、关键词 [国务院 草原生态]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次研究部署牧区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问题。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到2020年,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会议还指出,我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牧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牧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新闻链接:

国务院半年两次部署牧区发展 草原生态持续恶化

http://env.people.com.cn/GB/14331937.html

四、关键词 [怒江水电 争议]

怒江开发的争议,似乎已经从此前的生态影响交锋进入到大坝地质问题研讨阶段。应该看到,对于怒江开发这样的重大话题,任何交锋都是有益的。正在怒江水电开发的地质讨论进行期间,在距离怒江不远的云南盈江和缅甸短期内相继发生了两次地震,再加上日本大地震,这都提升了公众对于地震威胁的关注,也凸显对怒江地质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性。

新闻链接:

怒江水电再交锋:从生态到地质的延伸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1442.html

五、关键词 [向家坝 移民 群体性事件 后续]

向家坝库区移发群体性事件后续:3月31日晚,绥江警方在电视中宣称,已抓捕一批犯罪嫌疑人。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两名来自绥江县中城镇凤池村的移民,“已投案自首。”目前交通已顺,围城既开,问题仍悬。大多数人至今仍未签订移民协议,移民工作远未结束。

新闻链接:

云南绥江失地移民围堵县城 安置补偿仅160元/月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4-07/135322251001.shtml

六、关键词 [巴斯夫 MDI 三峡 生态危机]

备受争议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的MDI项目即将入驻三峡库区。由于MDI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或用到硝基苯、光气等剧毒物质,因此引发民众对化工园区群聚长江上游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更有专家指出,三峡工程已使长江生态变得异常脆弱,在敏感水域建剧毒化工厂或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新闻链接:

化工企业扎堆长江上游 三峡库区再临生态危机

http://green.sohu.com/20110407/n305453988.shtml

七、关键词 [湖南 首单 排污权交易]

4月6日,湖南华银株洲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与华电集团长沙电厂、株洲冶炼集团分别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合同”,这笔总额达2250万元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标志着湖南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已正式启动。

新闻链接:

湖南排污权交易“首单”卖出2250万元

http://env.people.com.cn/GB/14330636.html

八、关键词 [东莞 企业 环保 红牌]

在2010年度东莞企业环保信用管理评价中,东莞共有578家企业纳入了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其中485家拟评为绿牌,54家拟评为黄牌,39家拟评为红牌。评为红牌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时将受限,限期治理未完成或被关停。

新闻链接:

东莞:39家企业要吃环保红牌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4/07/5596050_0.shtml

九、关键词 [云南 环境公益诉讼法]

《云南省环境公益诉讼实施办法(课题建议稿)》已经完成。云南检察系统相关官员称,环境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环境违法造成国家资源损害时,仅靠赔偿等经济手段难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法层面和程序规制方面还有不少欠缺。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新闻链接:

云南将为环境公益诉讼立法

http://www.cet.com.cn/20110408/c2.htm

十、关键词 [垃圾焚烧场 恶化 北京环境]

近日获悉市政负责人在媒体上谈论垃圾焚烧问题时再次强行表示,“建垃圾焚烧场是必须的,不会因为认识不统一而放缓”。对此专家赵章元撰文指出,全市布局的首批九座垃圾焚烧场遍布首都的东南西北,包括了北京的上风上水。这九座垃圾焚烧场足可以覆盖住整个北京城的大气空间,垃圾焚烧废气将紧紧包围着全体首都人民。

新闻链接:

九座垃圾焚烧炉将加速恶化首都的宜居环境 

http://group.hudong.com/huanjing/bbs/SZXFndWV6VQ9RXlRg.html

冲破垃圾围城出路在哪?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4/t20110407_701131.html

十一、关键词 [食品安全 港澳 一国两制]

与国内食品安全由数个部门分段管理不同,目前内地供应港澳的食品,来自一套独善其身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它是相对独立由一个监管部门独力监督全食物链安全。不仅活猪,其他牲畜、禽类、蔬菜等食品,也保持着自建立至今无安全事故的完美纪录。这就是内地供港澳食品的监管体系,一头猪从出生到出口,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全程监管。这是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奇迹,其背后不仅有市场的推动,还有政治的考量。不过,这一体系若要复制到内地,却是一个难题。

新闻链接:

食品安全,为何也一国两制?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371

2、《行天下》——怒江篇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1-04-11

http://mag.dili360.com/ezine/read/xtx/xtx022/

编者按:绿家园 “江河十年行”是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计划,自2006年发起后,就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的参与。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连续三年参加 “江河十年行”,并为此特出了专刊。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mag.dili360.com/ezine/read/xtx/xtx022/

3、《说那过去的事儿》——绿家园志愿者聊清明植树

来源:北京广播网 2011-04-10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2042&start=20110410160000

编者按:绿家园每逢假期都会组织生态游,让大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绿家园一群志愿者前往黄河壶口种树,其实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12年了。当年栽下的小树,现在有好几人高了。每年志愿者们去种树时,都要和树比比个。

北京广播电台《说那过去的事儿》栏目的主持人马维,第一时间对话参与种树的绿家园志愿者,以及回到山西决心要绿了大山和扶贫的程炜,一起聊聊绿家园植树的事儿。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2042&start=20110410160000(节目前面有短暂的音乐)

4、日海啸垃圾形成长111公里巨岛 3年后到美西

来源:人民网2011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8267.html

  本文导读:日本海啸冲走的房屋、汽车与人体等残骸正形成大片的垃圾岛,长约111公里,目前正在往美国西岸漂流,可能伤害海面船只,引发太平洋航线混乱。

日本强震引发的海啸将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垃圾岛”

美国海军上月13日拍摄的空照图,显示被日本海啸卷入大平洋的各种残骸漂流在海上。

  据台湾《联合报》11日报道,日本海啸冲走的房屋、汽车与人体等残骸正形成大片的垃圾岛,长约111公里,目前正在往美国西岸漂流,可能伤害海面船只,引发太平洋航线混乱。

  3月11日东日本9级强震引发海啸后,灾区附近的太平洋海面常会见到被海啸卷到海中的车辆、牵引机和船只,及木材、塑料等各种残骸,偶尔还有整栋房屋。

  美国第七舰队表示,这座大规模的“残骸岛”长达111公里,涵盖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尺,该舰队正在严密监控这堆漂浮垃圾的动向。

  第七舰队公共事务副主管法沃表示:“它非常庞大,足以危害到海运。它所能造成的伤害包括刺穿船身,在船身留下撞击凹陷或卷进船只的推进系统。”专家估计,这堆漂浮的海啸残骸2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美国海军目前正在与日本的建设公司合作,设法清除这批在洋面上漂流的残骸与垃圾。

  西雅图海洋学家埃贝斯迈尔认为,海啸残骸会在3年内冲上美国西岸:“我预期,房屋碎片、整艘船只以及还穿着鞋子的罹难者断足会冲上岸。”

  埃贝斯迈尔追踪海上漂流物的时间长达数十年。他表示,日本惨遭海啸蹂躏后,多达数千具罹难者的遗体冲到海中,大部分的肢体会在水中解体,穿着鞋子的脚会持续漂流。

  日本海啸残留巨型垃圾堆大如三个德州

  日本3月11日大地震引发的巨型海啸将逾20万幢建筑物卷入太平洋后,大片垃圾正漂往美国西海岸。这批巨大的垃圾面积据估计相当于3个德克萨斯州。有报告称,汽车、拖车、船只和整间房屋正在太平洋公海上漂浮;有美国海洋学家甚至预测,仍然穿着鞋子的人体断肢,将于1至3年内漂至美国。

  人体断肢或将漂到美国

  据报道,西雅图海洋学家埃贝斯迈尔表示,数千具海啸遇难者的遗体被卷出海,大部分遗体四肢会分开并在海水中分解,穿着鞋子的脚则会继续漂浮。渔船和浮在海面的漂流物会受风向影响,可能约1年内漂到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北太平洋环流会再把垃圾带到夏威夷,最终返回亚洲。木制品或家具可能要2至3年,才能“完成”这个“随波逐流”的过程。

  埃贝斯迈尔指出,不少海啸留下的残骸都是塑料,不会彻底分解,可能会造成海洋污染,危害海洋生物。他担心在日本出生、随着环流游往加州的数十万只小海龟,生命会受到威胁。

  美军警告航道将受威胁

  据报道,美军第7舰队成员丹尼斯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大片的漂浮残骸,他警告这些垃圾可能会对航道构成威胁。他说:“使用螺旋桨推动的船只要驶过这片漂浮垃圾,可谓非常困难;一些随波漂浮的渔网对船只的威胁尤其严重。”

  美国放射医学学会医学物理委员会主席夏威希更指出,一些抵达美国西海岸的垃圾可能带有辐射物,但他同时强调,垃圾漂到美国后,“届时辐射量和危险性极低”。(综合中国新闻网、文汇报消息)

  下一页:日灾区发生至少8起自杀 或有9成人不想返乡

【1】 【2】 【3】

5、能源局:“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

来源:新华网2011-04-11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68500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近日召开的水电开发座谈会上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

刘琦说,我国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和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新要求,也面临开发利用率较低、行业管理相对薄弱、移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个别工程建设质量发现缺陷等问题,要着力解决好水电发展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刘琦强调,我国要建立健全国家、企业、地方等在水电开发管理中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要求明确、程序规范、管理到位。同时,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项目法人要履行项目管理总牵头责任,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内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调试安装、运行等各单位要分工负责,共同建立以项目法人为核心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

他说,我国要加快推进水电前期勘察设计工作,要把规划审批作为当前水电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水电水利规划总院要主动做好技术审查准备,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顾全大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流水电规划的审批。

刘琦说,要高度重视和做好移民工作,加强和创新水电移民工作的社会管理,理顺移民工作体制,明确各级政府、项目法人和主体设计单位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到位。并建立健全标准和规章制度,加强规程规范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完善行业质量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

6、国家将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 涉及投资总额700亿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04月11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4-11/2962704.shtml

   涉及投资总额700多亿,200亿在建项目不受影响

  国家将再度为电解铝行业投资热潮“降温”。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日前在参加某行业内部会议时向《经济参考报》透露,因电解铝产能已经过剩,国家发改委将会同8个部门近期下发通知,对拟建当中的电解铝产能一律叫停。

  “文件本来计划在3月初下发,后来推迟到两会以后,应该很快就会下发。”一位知情人士说。他预计,涉及到的拟建项目投资金额将达到700多亿,而其他200多亿投资的在建项目则不再本次政策调控范围之内。

  另据透露,为了保证该政策的顺利实施,文件下发后国务院还将派检查组进行督办。

  上述知情人士称,去年工信部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春节前报送国务院的一份报告。在上述报告中工信部提出,电解铝的开工率不足,只有60%多,产能过剩或严重过剩,在建和拟建的项目投资额很大,建议国务院对电解铝的重复建设提出政策支持。依照报告中的数据推算,电解铝产能已达2400万吨左右。

  据冶金行业咨询机构阿拉丁的统计,2011年的拟建产能包括: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拟建60万吨,新疆信发拟建40万吨,宁夏锦宁拟建40万吨,中电投青铜峡拟建22万吨,中电投黄河上游拟建17万吨,邹平高新拟建40万吨,东兴铝业拟建20万吨,霍煤鸿俊拟建35万吨,中铝广西拟建25万吨。

  实际上,这并不是国家首次叫停电解铝项目建设。此前,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内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

  “电解铝项目投资扩张冲动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衡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主要是需求拉动和地方政绩冲动两个因素。

  一方面,国内铝需求涨幅平均每年15%,去年更是达到了20%,此外中国铝系列产品也由“净进口国”转为了“净出口国”,而电解铝也在2010年4月份开始净出口。两方面因素影响造成了价格的上涨,对未来利润转好的预期强烈,驱使较多资金流入电解铝行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的政绩冲动也同时加速了电解铝行业的扩张。

  衡昆表示,从短期来看,上述政策将对于行业现有企业是利好,因为受到产能过剩预期影响,今年以来铝价一直处于低位,很多企业处于亏损,上述政策将有利于价格回升;从长期来看,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对电解铝项目的“热衷”,政策出台能否有效执行并达到预想效果,目前仍是未知数。   

  “目前国内电解铝新建或者扩建的名目较多,多借助新材料、下游加工、技改等名义进行电解铝生产,逃避了国家限制电解铝过剩产能过快扩张的约束。”上述人士坦言。

  据了解,近几年电解铝项目正在向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集中在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等西部省份。

  不过,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策调整应该谨慎,产能过剩情况并未像报告描述的如此严重。据有色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国内电解铝产能达2200万吨。

  有色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现阶段中国电解铝产能的扩张,整体来说属于需求推动,盲目扩张的比重非常小,而开工率也应该达到了75%至80%,并不像报告中所称的只有60%多那样。

  阿拉丁此前的统计显示,2010年底将建成2272万吨电解铝产能,较2009年增加330多万吨。另据阿拉丁不完全统计,预计2011年将新增299万吨电解铝产能。

  “报告中用的是国家统计局数字,2010年电解铝产量是1565万吨,去年实际产量应该在1750万吨至1780万吨,差了200万吨,从而影响了报告中对开工率和产能过剩等结论。”上述人士说。

  另一位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目前中国电解铝产能总量仍未超警戒线。粗略推断,如果随后几年中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放缓到10%以内,仍是可以容忍的。记者 杨烨 吕福明 北京报道

7、江西: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建设 

来源: 新华网江西频道  2011-4-10

http://www.greentv.com.cn/news/news_detail.aspx?ID=74917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9日电(记者李兴文)记者从江西省政府获悉,为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建设。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一年多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江西招商引资的响亮品牌和项目落户的热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引进资金978.95亿元,同比增长43.09%;生产总值达55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8.9%。

    未来五年,江西确定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保护生态环境,今年江西将力争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新增3万个自然村、500个集镇和21个县(市、区)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抓好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和运行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和责任措施,开工建设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

未来五年,江西还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开展绿色GDP核算、生态补偿、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排污费改环境税等改革试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鄱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体系初步建立。

8、湖北省启动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1-04-11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4/t20110411_507879942.html

  中广网武汉4月11日消息(记者左艾甫 通讯员李飞 刘莉娅 殷旭萍)11日,记者从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获悉,为全面整治城市重金属污染,湖北省黄石市及大冶市等地近期统一启动了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黄石市是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之一,市区及周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涉重企业较多。为全面清查辖区内所有涉重企业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查环境污染隐患,黄石市整治行动主要检查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废水、废气中含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物质,重点整治在生产、贮存和运输等环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单位。通过检查,黄石市将确定重点防控行业(包括铅再生行业、铅酸蓄电池加工制造、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印染、电镀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和重点防控区域。黄石市环保局局长王刚表示,该市将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铅冶炼等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严格排查,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坚决把污染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冶市着重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从严打击无证经营、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该市组织召开了大冶市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市环保局局长冯光发与有关单位签订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该市要求各责任部门及单位要以统一领导、专业指导、属地负责为原则组织专项整治,凡因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排查不到位、或因监管不力造成重金属污染环境事件的,将给予一票否决或黄牌警告,取消单位和个人评先资格,并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9、中蒙边境开设"野生动物绿色通道"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1-04-10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4/t20110410_507878613.html

  中广网呼和浩特4月10日消息(记者刘源源)内蒙古在中蒙边境地区开设"野生动物绿色通道",适应野生动物迁徙之需。

  记者在中蒙边境地区看到,高2米、横贯全线的铁丝网之间,开出了宽40米的开放式边境野生动物通道,以方便野驴、黄羊、岩羊、北山羊、狐狸、狼等野生动物的迁徙活动。为便于野生动物通过和识别,当地还在边境野生动物通道附近堆积了部分食物并设置小面积水坑。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境内8000里边境线上,在野生动物较集中出入的地方共开辟了8处"野生动物绿色通道"专家称,这不仅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完善生物链,推进基因改良,对保护野生动物品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保护蒙古高原区域基因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边防部队某边防连指导员称:“连队哨兵观察记录表明,每个出口每年出入境的黄羊、野驴达到2000只左右。有时一次出入境的动物就有几十只,多时上百只,非常壮观。”  

  内蒙古是我国野驴、黄羊等分布的主要地区。野驴,又名蒙古野驴、赛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两种动物根据繁衍生息和追逐水草、躲避严寒的需要,每年往返于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但本世纪初,随着中蒙边境设立高2米、横贯全线的铁丝网后,黄羊、野驴的出入境被封死。中蒙两国的黄羊、野驴只能无奈地徘徊在铁丝网周围。

10、曼谷气候谈判艰难落幕 年内谈判议程达成一致

来源:国际在线2011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7964.html

  国际在线消息(驻泰国记者 任芊):经过长达一周的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8日晚就今年内的谈判议程最终达成一致,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宣告结束。

  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3日至8日在曼谷举行,其中《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分别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以及今年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的具体议程进行讨论。然而在长达一周的讨论中,各方代表在对今年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的具体议程安排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直到会议结束当天晚上才最终对这一议程达成一致。

  对此,中国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表示,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只希望针对《坎昆协议》的部分内容进行讨论,甚至不愿意提及巴厘路线图,这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接受的。

  黄惠康说:“经过这么多天的谈判甚至难以就这次会议的议程达成协议,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阵营,在对谈判未来的走向和主导权问题上有激烈的争夺。第二,反映了对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期待,这就是要有一个综合的平衡的路径,全面、综合和平衡地推进气候变化谈判。”

  在本次谈判过程中,以日本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明确提出将不会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承诺,日本代表团团长山田彰表示:“我们理解有关"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但是在谈判过程中,仅关注有区别责任是不够的,共同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为谈判并不是各方之间的斗争,而是人类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斗争。虽然我们将不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承诺,但并不代表日本会放弃在减排方面的努力和行动,因此我们会继续采取行动,也呼吁其它国家积极参与进来,在一个新的国际框架下进行讨论和协商。”

  在此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过程中,美国一直采取相对保守的立场,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表示,在其它国家没有确定类似的义务之前,美方也不准备履行不合适的义务。

  乔纳森说:“本次谈判进程缓慢,各国代表们在就是继续推动坎昆会议的达成还是重新讨论在坎昆会议上都未能达成的问题进行了反复和艰难的辩论。不可否认,坎昆会议是成功的,为我们在通往德班会议的进程中提供了动力,但是我们不应该让理想主义阻挡前进的道路,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在能够而且应该取得的成就和已经达成的协议上。”

  在本次谈判中,同属发达国家阵营的欧盟态度积极,欧盟代表团团长麦茨格表示,如果前提条件合适的话,欧盟会考虑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承诺。

  麦茨格说:“对欧盟来说,我们的立场是没有变化的。欧盟需要首先确定其它伙伴国已经准备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履行公平义务,如果有些国家不准备对第二承诺期做出承诺的话,就必须要承担其它的义务,因为对抗气候变化没有他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表示,虽然在是否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承诺这一问题上没有最终确定,但是在谈判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明确表示反对第二承诺期,而这也将为今年6月即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奠定基础。她同时对本次会议最终达成的成果表示欣慰:“我非常高兴看到谈判最终对今年内的会议议程达成了一致,我认为这样一个结果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但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可以说是令人满意但是非常缓慢,因此接下来的谈判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效率。”

  针对本次会议上艰难达成的协议,中国代表团团长苏伟表示,对整个议程的讨论结果基本上是满意的,这也是以77国集团加中国提出的建议为基础达成的协议,既反映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也反映了在去年坎昆会议上形成的共识,而下一步就是要按照现在通过的议程抓紧时间进行谈判磋商,争取能够就减缓问题、适应问题和资金技术问题做出具体安排,以为落实巴厘路线图以及争取在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果方面往前迈出重要一步。

苏伟说:“我们这个谈判是按照巴厘会议上确定的工作任务和授权展开的,我相信对于巴厘路线图的落实应该全面平衡地理解,能够就确实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有效实施。我们还要继续做出努力,把坎昆会议上没有谈成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展开谈判磋商,只要大家有诚意,我相信一定会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对于最后通过的议程,我认为应该可以打90分,会议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对于下一步谈判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也做出了很好的规划。”

11、对话王久良——垃圾问题的源头在观念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04-11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4173.html

第一财经日报:最初怎么想到要去拍一套与垃圾有关的摄影作品?

王久良:2008年我回山东乡下老家拍《鬼神信仰》。我在田间地头看到了无处不在的装农药的塑料袋。原来是用棕色瓶子装,一次可以用一年,现在每使用一次都会产生一个塑料袋。

2008年在家乡的那一幕是个引子。但是每件事情的生成,并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第一是想法,第二还是操作的问题。这个想法的成行和鲍昆老师有莫大的关系。我是鲍昆老师的学生,但他很少和我交流摄影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常常鼓励我打开眼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2008年9月,平遥摄影节期间,我把这个想法与鲍昆老师谈。选择这个意味着对先前传统文化的抛弃。我把我详细的拍摄方案和计划与鲍昆老师交流,获得了他的支持。最重要的,获得了做这个事情的资金支持。最开始拍摄的钱是鲍昆老师提供的。

其实最开始想的并不是拍《垃圾围城》,最想拍的是垃圾背后本质的问题,就是现在做的与商品社会有关的东西。但是为了向大家阐述,为什么要拍这些,所以我需要展现给大家,是基于这样的垃圾污染状况,促使我做这个作品。

日报:刚开始拍摄的时候,你的设想是怎样的?拍摄计划是否产生了变化?

王久良:刚开始想得很简单,就是把几个垃圾场的形态、垃圾的量,找几个很吸引眼球的东西拍出来给观众看。但是随着进程的深入,思想就发生了变化。我逐渐静下心来真正观察一个垃圾场,这个垃圾场本身是有故事在里面的。垃圾场它在哪?有多大规模?垃圾从哪来?它对周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发生怎样的联系?我就从当初拍最恶心人的东西的想法,站在垃圾场里看垃圾,转入从站在垃圾场里向外看,以及从远处看垃圾场。这是一个明显的视角的变化。你现在看高楼大厦,和当你脚真正踏入垃圾场里,再看高楼大厦,看牛羊、看庄稼,是完全两样的。我开始思考,是城市向垃圾逼近,还是垃圾向城市逼近?我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城市向垃圾逼近。

一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前方可能就是飞速驶过的高速列车。你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快速的发展,和严重滞后的环保意识。所以我尽量在我的片子中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看到的不只是垃圾。很多朋友看过以后跟我说,久良你拍的不是垃圾,你拍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我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我一直在探讨城市、消费、垃圾、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我接下来的作品,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日报:超市项目想要探讨的是什么内容?

王久良:在我看来,超市里卖的东西全是包装。我与歌德学院一起合作,一个德国青年明确告诉我,你们现在肯德基的包装,是我们德国上世纪80年代的。而这种包装在德国早就被废弃了。这是一个地域问题还是其他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这种问题,而不应该叫嚣着我们该少抽一支烟,我们不能穿这种衣服,我个人不赞成把每一个消费者当做清教徒似的禁欲者。我们应该考虑真正的源头。真正的源头,不是在家里,甚至不是在厂家生产的时候。真正问题在于观念里,在你当初想到要使用这种包装的时候。

1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存多重“玻璃门” 

来源: 法制日报2011年04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11/c_121288234.htm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范围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水平和文明程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虽然实施效果不错,但仍存多重“玻璃门”。4月9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学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位阶低了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位阶较低。因为是行政法规,在它的上面还有保密法和档案法,而且保密法刚刚修改。保密法里面确定的某些制度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没有解决。”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提出。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也认为:“解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保密法、档案法之间协调的问题,应该将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设定的权利上升为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明明白白写入法律,这是下一步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很重要的任务。”

  实践中公开范围被缩小

  《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吕艳滨副研究员,已连续两年对全国43个较大市的地方政府和59个国务院部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情况进行测评。他说:“从这两年调研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实际上在有意缩小信息公开范围。”

  吕艳滨说:“实践中,行政机关把讨论过程的信息,包括需要加工的信息全部排斥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之外,公众可以获取的信息范围缩小了。在2010年调研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验证。比如申请国务院部门公开因公出国出境信息、地方政府食品安全执法信息等,有关方面的回复是‘你申请的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

  马怀德指出:“虽然立法规定了除了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都可以公开,但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因涉及‘三安全一稳定’(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被拒绝公开。”

   1 2 3 下一页 

13、环评过关企业频发污染事故 环评须回归独立公正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53403.html

  环评过关的企业污染事故频发;民间环保组织对环评报告质疑声不断;公众将环评机构、环保部门告上法庭……本该为保护环境严格把关的环评制度却不断遭遇着信任缺失的危机。相关专家呼吁,应通过公开环评过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等办法净化环评的环境,让环评真正回归独立与公正。

  环评遭遇信任危机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废水渗漏事故,约9100立方米的含铜酸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就达378万斤。事件发生后,公众在声讨企业的同时,也在质疑如此污染企业的环评报告究竟是怎么出炉的。

  去年底今年初,安徽怀宁高河镇发生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经查,此次事件是由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非法生产、县有关部门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环评单位造假等因素所致。怀宁县公安局对常州绿岛有限公司环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实阻止了不少污染项目的上马,但随着一些污染事故及相关环评造假事件的发生,这一制度也正遭遇着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

  “环评不透明是引发公众质疑的关键原因之一,”为环保事业奔走多年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环评是一个纯粹技术的过程,缺乏公众的参与,整个流程都处于不透明的状态,最终形成的环评报告也不对社会公开。多年来,尽管相关专家和环保组织一直在呼吁公布环评报告,但进展并不顺利。2005年出炉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法 ” 要 求 公 布 环 评 报 告 书 的 简本,与以往相比的确有了进步。可问题是,很多简本都太过形式化,别说普通公众,即使业内人士也很难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环评行业跟不上市场发展,环评单位参差不齐也使得环评缺乏公信力。据调查,目前环评行业主要由设计院所、环保系统人员以及民营公司三部分构成。市场上民营环评机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他的都是环保局的二级机构或者设计院等下属的机构。

  截至去年9月,全国共有1091家具备环评资质的机构,9000多名获得执业资格的环评工程师。而当年全国需要进行环评审批的项目却有30多万个。

  曾任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委书记的侯宜中表示,目前环评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具备资质的“合法”工程师供应远远跟不上各种新建、扩建的项目数量需求。有的环评机构,一个月可以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环评报告;有的干脆瞎编,内容弄虚作假,速度快的一两天就能交货,甚至出现了报告封面和内容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在业内,环评报告甚至有了“速成报告”之称。“这样的环评报告既挡不住污染项目的步伐,更无法赢得公众的信任。”侯宜中说。

  环境保护部去年6月发布的《关于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也是很好的例证。《通报》显示,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了质量和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

  压力和利益的双重“胁迫”

  西部一个著名风景区水电项目环评评审时,专家们都被关到当地一家宾馆,美其名曰叫“封闭评审”。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告诫评审专家,这个项目一定要通过,否则就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专家只能“就范”签字。“这是一个高龄的老专家含着眼泪给我讲述的真实事情,”马军说,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压下,环评报告丧失了公正性,沦为政府审批项目的“佐证”,甚至是“帮凶”。

  记者采访了解到,编制环评报告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接受专家审核和环保部门的审批。然而,看似严格的“三重把关”的严密流程,在一些地方却完全由政府部门“把持”着。

  不仅如此,我国不少环评编制单位还往往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据了解,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环评机构挂靠政府部门。这就会导致地方主管部门审批把关不严格,而且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评专家表示,表面上看,专家属于第三方,无关乎双方利益,公正可信。但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专家参与评审却是门很大的学问。在业内,正常情况下,专家都是能保持独立性的。可一旦涉及一些敏感的项目,或者说是地方政府势在必行的项目,平时个性比较强或者“不听话”的专家就不会被邀请参加评审。

  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也有很多的尴尬。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不止一次听到环保部门的抱怨。安徽阜阳某县的一位环保局长向记者表示,虽然近年来环保部门的声音响亮了许多,但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钱和帽子始终捏在相关地方领导的手中,因此审批项目时的独立性肯定要受到影响。

  利益的驱使极大地动摇着环评的公正性。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专家朱才玲说:“利益是环评造假的元凶。谁给钱替谁做,只要有利益驱动,环评行业的乱象就难以根除。”

  如朱才玲所说,环评行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利润相当丰厚。一个大的环评项目,动辄几百万元。相关机构为了接到环评业务绞尽脑汁,迎合出资人。只要付款单位满意了,环评报告怎么写都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评工程师介绍,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感触是委托单位评价一份环评报告好不好,并不在于报告是否详细和规范,而是看是否将项目描述得能拿到批复。特别是一些需要申请国家资金的项目,项目单位更是直接表示,只需要保证单位名称和申请资金不搞错就可以了。

  侯宜中举例说,扬州化工园中的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之所以会出问题,就是企业、环评单位和环保部门共同放松造成的。尤其是扬州环保局下属的扬州环科所本没有能力和资质做化工项目的环评,但其为了利益,拼命争抢这个业务;由于一些特殊的关系,他还能帮助建设单位过关,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最终导致了污染问题的出现。

  让环评回归公正

  作为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影响评价一直被很多关心公共环保事业的人士所看好。马军表示,环评属于事前监督,以预防为主进行控制,是一种科学的保护环境办法。虽然对我国环评的诟病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环评制度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环评存在诸多问题而否定这一制度本身,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让环评真正回归独立与公正。

  首先要做到环评过程的公开。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环评引入了公众参与和“同行评议”的体制。一个项目的环境评价,既要有相关专家的参与,也要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众参与,每个项目都要召开至少一个以上的听证会,以达到利益的平衡。与此同时,项目的环评报告书除商业涉密处外全面对社会公开,以方便公众及业内人士进行监督。相关专家建议,我国可学习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让环评全部过程处于公众的视力范围内。

  2008年年底,金沙江中游阿海水电站的环评会议史无前例地邀请了两名非政府组织成员参与,马军为其中之一。这在当时被环保界视为“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大型工程公众参与最为规范的一个样本。马军表示,其实公开并不难,关键看我们的政府和相关企业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让环评机构和评审专家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也很重要。侯宜中表示,就目前而言,除了极少数私营企业具备环评资质,绝大多数环评机构是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环保系统或科研院所。其中,以地方环保系统下属的环科院所从事环评工作居多。要想环评客观,必须推进环评编制机构与审批部门的脱钩,按照法律规定建设真正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环评机构,并切实加强对环评机构违反环评法的责任追究制度。

  马军推崇将环评机构完全推向市场。他表示,最理想的模式是,环保部门作为真正的裁判员,环评企业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双方各司其职,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对项目上马一同做出客观公正的把关。

  “评审专家的选取一定要做到客观,”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副处长成杰表示,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清理规范各级专家库,明确参与环评项目专家的准入门槛和责任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专家库,保证环评审批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责任追究制度必不可少。”朱才玲认为,环评造假问题屡禁不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一起污染事件、环评造假事件暴露后,应该有溯源机制:环评报告出于哪个机构?哪些专家参与评审?是谁审批了项目……诸如此类的责任人,都要一并追究。如能做到这样,相关人员在做出决定时就得仔细掂量了。

14、“过程中信息”不应成为信息公开的挡箭牌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4月11日 程洁

http://news.sohu.com/20110411/n280214494.shtml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向农业部申请公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申报书》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被拒,理由是这两项信息“为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对此答复,申请人认为,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已经获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即表明评审工作已经完成,相关申报书和综合考察报告已经不再是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而是阶段性结果性信息,应当予以公开。农业部方面则认为,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事项仍未审批完成,符合过程性信息的特征。

  双方因对“过程性信息”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议,不但反映出“过程性信息”本身标准不清,有待明确,也显示申请人对行政机关引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外的不予公开事项的质疑。如果不能对增加新的不予公开事由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不但会被视为逆公开透明潮流而动,也有悖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的阳光政府目标。

  过程性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最早源于1966年美国《信息自由法》。该法所规定的第5项公开的例外被表述为“除了与该机构进行诉讼的机构之外,其他当事人依照法律不能利用的机构之间或机构内部的备忘录或函件”。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这些机构间或机构内部的备忘录或函件一般包括:审议过程中的信息、法律顾问为行政机关提供的信息、专家证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信息等。其中审议过程中的信息,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过程性信息。“审议性信息”不予公开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了鼓励审议过程的参与者畅所欲言,不必担心意见公开后承受不必要的压力;二是避免不成熟的信息过早披露,误导公众,从而影响政府决定的公正性。

  一般认为,由于过程中信息不予公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审议结果的公正性,在认定过程中信息时,也有必要考虑信息对审议过程的作用。一方面,对于事实性信息,即使披露也会被认为不当;另一方面,对意见类信息,则倾向于在决定作出之前不予公开,以消除发表意见者的顾虑。此外,如果审议过程仍在继续,则可以确定信息的“过程性”,如果审议过程已经结束,特别是如果审议结果已经固化,则原有的参考资料就丧失了其“过程性”。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机关对过程性信息不予公开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其缺乏“正式、准确、完整”的属性,换言之,认为此类信息内容未臻成熟,因而不宜公开,而未能区分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也未能体现过程性信息的时间性。

  正是在此意义上,才会出现自然之友和农业部之间理解的偏差。对于前者来说,审议过程已经结束,相关文件的“过程性”已经丧失;而对于农业部而言,为审议而提交的信息始终具有“过程性”,即使在评审结束后,这种过程性仍然可以保留。问题是,后者的这种理解将过程性信息绝对化,从而忽略了此类信息存在的功能和过程性信息的时间性。具体到本案,申报书和考察报告一旦提交给审批机构,就不再属于正在讨论、研究中的过程中信息,而是已经完成的、正式的信息。进入审批程序之后,具有“过程性”属性的信息应当是参与评审的相关人士的评审意见而非作为评审对象的考察报告和申报书。

  从广义或延展开来说,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本身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属性,属于需要社会公众知晓或参与的范围。比如其很有可能会对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产生影响,也很有可能对其既有的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发布相关考察报告,主动邀请当地居民和相关组织机构参与评估,而非以过程中信息为由排斥公共参与、躲避公开职责。  (作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15、虐待动物的人,不懂敬畏生命

来源:新京报 2011-04-09 □贝石川(旅美学者)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4/09/content_218917.htm?div=-1

虐待动物与虐待妇女儿童之间有内在联系;反对对动物施暴,重要性不亚于反对对人类施暴

链接 

敬一丹提《反虐待动物法案》议案

内容: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的旨在“尊重动物生命、保护动物不受虐待”的法律,如《反虐待动物法案》(或《动物保护法》)。由于没有相关立法,中国社会早已出现严重虐待动物问题,如广泛的家畜屠宰前注水、活熊取胆等等。这些恶劣行为不仅伤害动物,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损害国家形象。因此,特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制定《反虐待动物法案》议案。(据新华社)

虐待动物与虐待人有联系

虐待动物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出于疏忽,如造成宠物或饲养动物的挨饿、疾病或恶劣生存环境。另一种是蓄意为之,如当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向黑熊泼硫酸。

前段时间有一个虐待动物的视频报道,一个年轻女子用玻璃板盖住兔子,然后坐在上面,直到把兔子弄死。整个过程中,这位虐待者神情愉快,而旁观者也同样轻松自在。

不久后,又一虐兔视频出现在网上。4名女子将一白兔来回踢打后踩踏致死,其中之一正是此前虐兔的女子。

这些场面令人想起关于养黑熊抽胆汁的图像,还有2006年福州等地扑杀流浪狗数万只的事件。

人类可以对动物为所欲为吗?

虐待动物指的是,人在并非出于自卫的情况下加害于动物。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是“动物福祉”说,它认为,人类把动物用于食物、保暖、科学研究等用途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应当尽量“人道”地对待动物,避免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种是“动物权利”说,它认为,“人道”和“必要”都是主观的判断,唯一能真正保护动物的途径便是不允许把动物当作个人的财产或商品。

保护动物权利的立法,针对的不是诸如为食品供应而宰杀动物,而是虐待动物(不必要地伤害动物)。

虐待动物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出于疏忽,如造成宠物或饲养动物的挨饿、疾病或恶劣生存环境。另一种是蓄意为之,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向黑熊和棕熊进行投喂、倾倒,致使动物受伤。

在美国,蓄意虐待动物被看成是一种对社会有暴力倾向的行为,许多研究都显示,在虐待动物和虐待妇女儿童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美国,有宠物的家庭比有儿童的多。大多数有儿童的父母也有宠物,64.1%有6岁以下儿童和74.8%有6岁以上儿童的家庭养有宠物。在家里养有宠物,又受家庭暴力之害的妇女中,丈夫威胁或真的伤害家中宠物的比例高达75%,受此影响也有伤害宠物行为的儿童则达到32%。

在美国,关爱动物的理念是在公民社会有了保护动物的组织并有切实共同行动后,才成为一种普遍的人道文化和价值观的。

18世纪,英国就有关于动物活体解剖的公共争论,后来立法禁止此类解剖。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动物也是有知觉的,“它们同样应该享有自然赋予的权利,人类有义务维护这一点”,“动物有不被虐待的权利”。

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说,对于动物,关键的问题是“它们会感到难受吗?”因此“为什么法律不能对一切生灵提供保障?总有一天, 博爱将荫庇所有生灵”。

仁慈地对待动物,对一切遭受痛苦的生灵寄予同情和怜悯,在善待动物中得到满足,意识到虐待动物的不道德性,这样的理念在19世纪后期也已经进入了文明人的伦理意识。

对动物蔑视会导致对人蔑视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做是没有价值,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

然而,一直要等到将近100年后,以美国“人道协会”(The Humane Society)于1954年成立为标志,这才有了属于美国自己的动物保护,人道善待动物的理念也才有了一个向美国社会传播和推广的有力民间组织。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对新奥尔良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此后的3年间,人道协会光为奥尔良人与失散宠物团聚就花费了730万美元。民间组织与70年代至今的种种动物保护理论之间形成了互相推动的关系,共同促进了人道文化在美国的普及和公民教育。

50年代美国还远没有形成今天的“动物权利”理论,当时的人道文化影响主要来自于哲学和文学关于普遍生命价值的伦理思考。

例如,德国哲学家、神学家、人道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的“敬畏生命”思想就对人道协会有过直接影响。

他在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伦理是在人的同情心中扎根的,只有当同情心不仅拥抱人类,而且也同时拥抱动物的时候,它才真正充分”。

施韦泽指出,人对一切生命负责,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做是没有价值,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对非人的生命的蔑视最终会导致对人自身的蔑视。

这令人想起了法国作家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在《昆虫记》里对科学家所说的:“你们把昆虫变得既恐怖又可怜,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克鲁奇在生命的大连锁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生命的本质并不在于为生存而消灭其他生命,而在于生命的快乐。理性的人应该比其他动物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珍惜自己的自由、意志、快乐,以及与他人和所有生灵的共同存在。

克鲁奇帮助提升了无数读者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生命价值的了解和尊重,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从1970年开始,美国人道协会的最高奖就一直是“约瑟夫·克鲁奇奖”。

动物解放实则是人的解放

反对对动物施暴,其重要性不亚于反对对人类施暴。

上世纪70至80年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无度开发使得野生动物快速失去自然栖息之地,西方国家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动物保护理论更加完善,尽管是学术性研究,还是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有彼得·辛格1975年出版的《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和汤姆·雷根1983年出版的《为动物权利辩护》(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

辛格是犹太人,祖父母被纳粹逮捕后,从此下落不明,外祖母也死在纳粹集中营里,对他来说,如何对待生命是一个迫切的善恶问题。

在《动物解放》的序中,他写道:“这本书旨在讨论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这种暴行存在已久,于今尤甚,其对动物所导致的痛苦唯有几百年前白人对黑人的暴行方可比拟。我们必须为反对这种暴行而战,正如我们这些年为反对任何道德上和社会上的不平而战一样。反对对动物施暴,其重要性不亚于反对对人类施暴。”

辛格讨论动物问题的目的是要读者更关注人类社会中的歧视、迫害、不公、剥削和排斥,也更关注一些人将另一些人的非人化和次等人化,因此,“动物解放实则也是人的解放”。

人道地对待一切生命

仅考虑感觉是不够的,必须给动物某些基本权利。

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观中,同样也有着一种对人类社会人道文化和道德文明的深沉关怀。

雷根认为,人类所共有的不是理智(有人生下来就低能),而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对他自己来说重要的生命。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你这个生命主体在自己心目中永远是重要的,雷根称此为“每一条命的主体”(subject-of-a-life)。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固有价值”,对人类和动物都一样。这就是一切生命的“道德权利”,而这种生命权利便是“不被他者的目的用作手段的权利”。

在自然界和在人类社会中,弱者的个体被要求为强者的生存目的充当“手段”的角色,被吞食,被牺牲、被奉献、被宰制、被利用、被剥削、被压迫,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人道的。

边沁关心动物是否“感觉痛苦”,雷根比边沁更往前跨进了一步,他认为仅仅考虑动物感觉痛苦快乐的能力是不够的,像对待许多弱势人群一样,我们必须给予动物某些基本权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它们不受到不公正的伤害。

这样的文明和道德对子子孙孙都有善待其他生命和善待他人的教育作用。这是一种能让许许多多人变得更人道、更高尚、更优秀的教育。

人道地对待一切生命,正如辛格所说,“则千百万的动物可以免除其苦。再者,千百万的人类也可因之受益。”

16、欢迎参加20114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4-11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2712.html

时间: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本期沙龙提示:

今年3月份,继日本9.0级大地震和云南盈江地震之后,缅甸又发生7.2级地震,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称地球进入“震痛”期。更有专家指出,“目前还只是百年尺度地震活跃期的初期,它的高潮还没到。未来20年之内,8级或8.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但估计不超过9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大陆的各个地震带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肯定会加强”。为此,本期记者沙龙邀请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女士为记者解读“震痛”这一说法。

同样是在3月份,重金属污染、核污染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那么,受重金属和核污染的水体,其污染严重程度如何?及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人体及人群健康?本期记者沙龙邀请原地质所现代生态环境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林景星先生答疑解惑。

主题1:在地震灾害中生存和发展(2:00-4:00

主讲人:张永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

女,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地震孕育理论与地震预报方法。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曾获 “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提纲:

一、全球地震与灾害概况

二、我国大陆地震与灾害状况

三、地震预报现状

四、在地震灾害中生存和发展

主题2:水安全与人群健康(4:00-5:00)

主讲人:林景星

曾任地质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所现代生态环境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SCOPE CHINA)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专家。出版英文专著一部:“Quaternary Environment in the Eastern China. Beijing, Seismonogical Press, 1996, 1-181。该专著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40多篇。从事海洋生态、生态环境地质、地质环境、地质景观、微体古生物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

提纲:

一、食品安全与水污染

二、水安全与生命安全和人群健康

三、中国的水污染状况、水污染特征和水污染记录

四、大连湾60多年来水污染的记录和人群健康

五、ECTB和环境预警研究

友情提示:

1、请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自带饮水杯,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

2、为方便收到每期沙龙通知,请在沙龙现场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或邮件至g84039930@126.com ;已经留过联系方式的朋友,只需登记您的姓名。

具体地址: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地图请见附件)

地铁: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上来向北第一个路口向西行

公交: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王丽娜15010367505

        王小娜 13581646587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010-84039930 邮箱:g84039930@126.co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