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2
五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民间组织在行动:
1、绿家园志愿者汪永晨、丁品赶赴灾区
2、绿丝带行动系列报道:
紧急呼吁:
3、呼吁媒体为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康复提供公众心理教育平台
4、灾区心理援助的现状与倡仪
汶川地震专题报道:
5、南方都市报:水坝频告急:断裂带上的水库群 紫坪铺水坝惊魂记
6、南方都市报:水利厅:水电站跟地震无直接联系 专家:不能完全排除水库诱发可能
7、新华社:四川地震灾区33座堰塞湖最近暂无危险
8、新京报:成都紫坪铺水库现石油类污染超标 引起警惕
9、南方日报:四川多处国家重点文物受损严重 专家将入川抢修
10、中国环境报:地震专家:如何有效预防地震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环境资讯:
11、新华网: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12、经济参考报:专家呼吁:立法防范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污染环境
13、中国新闻网:国务院:今年安排7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
14、中国政府网: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范围广 程度深 危害大 持续长
环境时评:
15、人民日报:大灾之后,扼住疫病的咽喉
16、南方都市报:钱刚:“地震湖”溃决的历史警示
1、绿家园志愿者汪永晨、丁品赶赴灾区
文/绿家园志愿者
2008年5月21日晚八点,绿家园志愿者汪永晨、丁品从北京出发赶赴成都,与他们一起飞往成都的,还有一批救援物资和最新接收到的捐款,包括: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的22件T-恤,北京市方庄牡丹苑药店捐赠的一箱口罩、50瓶黄连素,两箱消毒剂(1200元),7300元现金。
2、绿丝带行动系列报道:
自从“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北京民间公益组织联合行动”启动以来,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志愿者的热情响应,“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008年5月31日,我们绿家园的邮箱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
向绿家园所有的日以继夜工作和奔忙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今天也向绿家园提供的捐款账号里汇去了50元。钱不多,能买点什么灾区特别需要的或是能和其他的捐款共同帮助灾区的人们解决哪怕一个小小的困难就算它还值!我们在安宁平静秩序井然的大后方,做不了什么真正能插得上手的事,也没有能力呼吁宣传,只有做一点每个普通的幸运的公民应该做的小小的事情。希望它们能凝聚起来,起到不平凡的作用。今天是哀悼日的最后一天,早上一起来看着昏黄的天色下,空气里好像有些新鲜的因子,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曾一齐痛哭过、努力过。总之,这改变我能感到。捐钱回来的我真的有一种我是这个社会的公民,我参与,我也有能力改变什么的从未有过的成感。
疏影2008.5.21
在此,我们也向这位志愿者表达我们的感谢,我们相信,每个人付出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能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3、呼吁媒体为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康复提供公众心理教育平台
国家救灾委员会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
这次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造成的心理创伤程度之严重、受伤人数之众多,以及心理康复期之长,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
心理援助、心理康复是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历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之后,既便是专业心理工作者也需要紧急培训,灾区民众和救援人员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灾民心理及心理康复的知识和方法。
在目前紧急状态下,媒体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公众心理教育的平台,我们建议媒体:
1. 在报道上:减少一线现场有关于个人的心理反映的报道,特别是画面报道;
2. 中国心理学会有专家团,专门向媒体提供咨询,并提供大众心理普及知识(包括书面材料、连线服务等方式)。
4、灾区心理援助的现状与倡仪
目前,各地心理援助专业人士积极来川,并在各灾区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工作。
但是,灾难后心理援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背景和准备,会对被援助者和志愿者本人都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倡仪心理援助工作者通过多种渠道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心理援助,首先要做的是:
一、评估心理援助的需要
进行心理援助的需求分析,心理援助主要针对受创伤人群,主要包括:
1. 灾民(按受创伤程度、年龄、现状分类)
2. 灾区未受到伤害民众(按受创伤程度、年龄、现状分类)
3. 遭受创伤的人员(军队、武警、消防、医护人员、记者、志愿者、政府官员)
针对心理创伤:要分等级对待,重点在高危人群
二、对受援助对象的干预要做到:具体、现实、科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 专家指导下的预防:普遍的,浅层的,针对大众的心理卫生教育(自我防护和互助)
2. 早期干预:针对高危人群的,但现阶段症状表现不明显;
3. 临床干预:针对现在已经出现中度、严重症状的人群;
在灾民安置点,需要对暴发性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防发生集体歇斯底里症。
三、对心理援助的协调,主要应注意:
1. 心理康复是重建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划时,要考虑心理康复因素,特别是二度创伤的心理康复因素;
3. 政府的心理援助计划要有短、中、长期规划,不能造成遗忘症;
4. 心理援助人员要以培训当地人员为主、为急、为重;要把媒体作为大众心理康复的平台。
四、进行心理援助的当务之急主要包括:
1. 灾区:
服务特定人群:失去亲人者、灾民、医护人员、官员、救援人员、志愿者、记者;
2. 灾区以外的各地区:
从灾区回来,或者要到灾区去的特定人群:失去亲人者、灾民、医护人员、官员、救援人员、志愿者、记者;
3. 热线服务:
在灾区以外,甚至是全国各个城市利用热线服务特定人群:失去亲人者、灾民、医护人员、官员、救援人员、志愿者、记者。
6、水坝频告急:断裂带上的水库群 紫坪铺水坝惊魂记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8-05-22卢斌 龙志 喻尘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5220039.asp
图:记者航拍到的德阳西北的一座山间水电站,由于地震的作用而滚落的碎石将其损坏严重,随时将被洪水冲毁。
图:紫坪铺水电站被损坏的建筑。
图:紫坪埔水电站因地震影响,大坝多处开裂,工作人员正在大坝上进行仔细检测勘查。
目前四川省因地震出现险情的水库有391座,一些地质专家对断裂带上大规模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再度质疑
昨日,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的太平驿水电站,一名被困在当地的重伤员工已被救出,送往医院救治。至此,被困的102人除1人死亡、3人失踪外,其余人员全部获救。华能集团公司派出的工作组已到达太平驿水电站,对电站进行安全评估。
太平驿电站位于汶川映秀镇上游9公里,5月15日,电站水库有崩塌危险的消息传出时,大批救援队伍正在赶往下面的映秀进行救援。太平驿库容仅90万立方,但是“若溃决依然能在瞬间产生很高的水头,对沿江乡镇造成威胁。”
这次大地震让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大坝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国家电监会5月20日的报告称,这些大坝库容均较小,坝高较低(最高的31.5米)。即使这些大坝溃决,其下游有紫坪铺水库(库容11.26亿方)容纳。因此,不会对紫坪铺下游造成次生灾害。
紫坪铺,是地震当天很多地质和水电专家都立刻想起的一个名字,因为这个投资70亿的大工程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成都平原的安危、千万人的生命安全。
据悉,地震造成紫坪铺水库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避雷器倒塌,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下游的都江堰水利枢纽鱼嘴部位则出现裂缝,外江闸管理房和备用发电机房坍塌。
就在人们倍感担忧之时,好消息传来,经水利部专家组调查,“初步认为,‘5·12’大地震导致紫坪铺大坝局部受损明显,目前的监测资料表明,大坝整体稳定安全。”
然而,这次大灾难还是令一些地质专家,对地处断裂带上大规模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再次提出疑问,而紫坪铺只是岷江流域上百座大小水电站其中的一个。据水利部统计,目前四川省因地震出现险情的水库有391座。
“我们需要反思。”地质学者杨勇说,这对防范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有益无害。
“我们应该对受地震影响的电站、水库进行认真评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今后这些电站、大坝是恢复、重建还是废弃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地质学者杨勇
“2007年,四川省水利厅问,紫坪铺水库已经建成了,该怎么办?我的意见是炸掉!或者将水放掉。”
——四川省地震局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李有才
“肯定地说,紫坪铺水库大坝是安全的,我们的设计施工在此次强震中经受住了考验”。
——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彦刚
断裂带上的水库群
岷江流域无序开发的密集水电
5月12日下午14:38,正赴巴塘拍片的杨勇接到儿子的短信:成都地震了!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年初在云南怒江考察时他就经历了几次地震,“都是小震”。然而,随后收到的消息让他大为震惊,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
杨勇第一时间想到了紫坪铺及其上面的水库群,这是真正的危险!他立即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务院反映,必须马上腾空岷江流域的水库,密切关注地震可能形成的堰塞湖群,以防更大的灾难发生。同时,杨勇驱车往汶川方向赶。
2000年以后,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开发如火如荼,杨勇对此非常关注,多次进行调查。地震前他就担忧,岷江河谷,山高谷深,谷坡陡峻,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活动频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水电工程必须非常谨慎。
而且,有学者提出,在板块运动中,由于四川盆地坚硬基岩的阻挡,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相对要密集。
然而,近年水电站的开发态势却令杨勇痛心,很多水电站的修建,特别是小水电,选址建设并未充分考虑隐藏危险。在四处是大滑坡体和欲崩危岩的山谷里,稍微有点地动和灾害性天气就会形成地质灾害。
“更糟糕的是,这些电站的投资和管理是多元化的,各自为政,处于无序开发状态。”杨勇说,“很多并不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之内。”
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多是引流式电站,筑坝后打隧道引水发电。杨勇观察到,打这些隧道时往往开掘大断面,有的隧道经过河谷破碎带和松散的覆盖层,经过一些休眠中的地质灾害体。
曾经热火朝天的电站毁坏殆尽
位于桃坪的古城电站,其5号支洞就从大滑坡体穿过和主洞连接。这次地震后,5月16日,杨勇在现场看到,这座在建中的电站损坏严重。
到达马尔康后,杨勇又急切地赶往汶川。从理县到汶川的路上,地震使很多休眠的地质灾害复活,又形成了新的隐患,那些曾经热火朝天的电站毁坏殆尽。而到达封闭多日的汶川县城时,杨勇见到周围的山体还在不停地崩塌,冒起的烟尘笼罩在城市上面。“这里的灾后重建必须考虑这些已经脆弱的山体,否则危险随时会到来。”
而从汶川县城一直到映秀的路上,本报记者看到,没有一座水电站是完好的,一些大坝受损,堵塞了江流,上涨的水位已经淹没了坝上方的农田,正向水边的居民区逼近。
“这些水电站同时施工对地质构造是会造成破坏的。”杨勇说,他听当地老乡讲,有时候爆破“非常凶,地动山摇”,由于分属不同业主,有时候各工地可能密集放炮。而且施工产生的废渣被冲入江中,也会造成淤积,影响下游水库的寿命。
杨勇在地震当天的呼吁起了效果,紫坪铺水库很快开闸泄洪,而上游几个水库也进行了腾空。而因为水库腾空,杨勇看到库底泥沙淤积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而且,地震引发山崩,大量土石滚入水库,使水库寿命加速缩短。
“我们应该对受地震影响的电站、水库进行认真评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坏。”杨勇说,“而今后这些电站、大坝是恢复、重建还是废弃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紫坪铺水坝惊魂记
“大坝尚好,只是千疮百孔”
21日中午,汶川大地震第九天,海拔884.5米的紫坪铺水电站大坝上,四个工人吊着绳索落到大坝中部。
底部,一艘冲锋舟载着6名穿鲜红色工作服的排查人员正在攀爬上岸。14点28分,对岸集结的10多艘汽艇,以及临时码头上停靠着的20多辆汽车,汽笛齐鸣,为逝者哀思。几天前,这里曾是通往汶川的唯一生命线。
“那时候,光大坝上就聚集了上万人,”宋彦刚从一辆川O牌照越野车里下来,站在156米高的大坝上说,“救灾指挥中心就设立在大坝一头。”宋是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他认为紫坪铺水电站为这次抗震救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汶川灾区的人员撤退,接踵摩肩的景象不再。大坝的伤口开始显现,这些伤口被认为是灾后威胁下游城市最大的隐患。在离宋彦刚一米外,防浪墙裂开了一条巴掌宽的裂缝,这样的裂缝在大坝周身随处可见。人行道的防护墙已经全部震碎,摆坡上的石头抛出了墙体,“大坝尚好,只是千疮百孔,”紫坪铺电厂一名职工说。
惊心动魄的抢修
紫坪铺水电站位于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界处,曾被列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和四川省“十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设计库容12亿立方米。按照设计目标,于2006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后,可以将上游岷江的抗洪灾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5月12日,汶川地震,在离震中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的水坝上,宋彦刚正在开会,他事后平静地说,“感觉到了强烈的震动。”
但水坝的状况并不像这位曾是该水利枢纽工程负责人描述的那么平静,据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受汶川县地震影响,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
宋彦刚否认了大坝险情的说法,他说,地震导致两台变压器因地震出现压力释放器冒油等灾害性故障,导致电站机组全部停运、线路停电,江水无法正常通过机组,岷江处于断流状态。
“紫坪铺水库是下游的都江堰和成都市最主要的水源地,岷江断流,意味这这两座城市的生活饮水中断。”解决办法的思路是,马上安排两个机组在不发电的情况下空转,以保证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后来又增加了一台机组空转,从而把流量提高到90立方米。
供水问题解决了,但大坝真正的威胁来自两个泄洪闸,地震损毁了起闭器,进水卡上部建筑损坏,下部自动门打不开,处于非常危急的状态。由于暴雨,入库流量达到了每秒钟600立方米。而通过机组的下泄量只有90立方米;即使加上正在因为检修而开启的冲沙洞,整个下泄量也只有370立方米,远小于入库量。
宋彦刚不愿多谈其中细节,从当地媒体的报道可大致还原紫坪铺水电站惊心动魄的一幕,地震当晚,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和总工程师刘宁等专家就赶到了紫坪铺水库。
5月13日下午3时,国内相关公司接到紫坪铺水电站电话告急,称电站两台变压器因地震导致电站机组全部停运、线路停电,请求企业速派专家协助抢修。三天后,人工手动开启泄洪洞终于获得成功。
17日下午5点半,岷江紫坪铺水电站完成了受损设备的抢修、检测及试验工作,19:52恢复向四川电网供电。水利部专家组也在现场对紫坪铺工程各重要部位检查,认定紫坪铺大坝结构安全、稳定。
19日下午2点半,专家们确认紫坪铺水库风险最终解除。
安全和幸运
“大坝基本是安全的,虽然表面有裂缝,底部也出现变形,这些情况都很正常,毕竟是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里氏8.0级大地震。”宋彦刚说,紫坪铺水库的抗震烈度是8度,“由于当时停电,无法测出。”记者无法从该水电站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而实际上,从地震局获悉的数据是,此次地震烈度为11度。
“有时候情况很难预料,紫坪铺水库此次渡过难关算是幸运,”一位地震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岷江干流有9座主要水库,加上支流就有29座,算上小规模的就更多了,这些水库一个梯级一个梯级开发,整个河流阻断了。
此次强震后,拦断岷江的这些水库,不同程度受损。紫坪铺水库上游的太平驿水库,目前面临崩塌的危险,水位不断上升。21日,华能太平驿水电站最后一名被困在当地的重伤员工已被救出,送往医院救治。
宋彦刚表示,不论上游水库出现什么险情,对紫坪铺水库不会造成多大威胁,“设计库容12亿立方米,现在蓄水才3亿立方米左右,充其量为1/3。”
争议一直存在
但从2001年开始修建时,紫坪铺水电站的争议就一直未断过。此前,四川省地震局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李有才撰文认为,紫坪铺水库工程区坝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不是7度,而应是9度,或9度以上。因此,工程设计须按9度,或9度以上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设防。以此提高坝区抗大地震的能力,确保成都平原的安全万无一失。
李有才在论文中认为,紫坪铺水库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正处于龙门山断裂、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裂、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等三组断裂构造带的交会部位,“这样的一个失衡地带,正是现今地壳最为活跃的地带。地震的活跃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2007年,四川省水利厅向李有才征求了意见。“他们问紫坪铺水库已经建成了,该怎么办?我的意见是炸掉!或者将水放掉。”李有才说。李有才建议炸坝的原因是距水库60公里就是中国西南大城市成都,大坝一旦被地震所毁,洪水就会直泄成都平原,后果不堪设想。
宋彦刚对此观点不置可否,他开着车从两座损毁的泄洪闸现场回到大坝上,“肯定地说,紫坪铺水库大坝是安全的,我们的设计施工在此次强震中经受住了考验”。
在他的背后,水电12局的一队施工人员坐在防浪墙上休息,他们接到命令,昨天凌晨2点从重庆赶来修补水坝的裂缝。“40-60厘米厚的面板,有很多裂缝,其中很多是伸缩缝,坝底也有,左边的大坝有整体沉降的迹象,”一名下到坝腰间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没有正式施工,还在等水电站的维修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月是完不成工的,至少三四个月,或者更久,”这名湖北籍工人说。
6、水利厅:水电站跟地震无直接联系 专家:不能完全排除水库诱发可能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8-05-22王莹 贺信 姜英爽
图:前往灾区的武警部队正在翻越紫坪铺电站水坝。
岷江流域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图:5月15日拍摄的映秀湾水利发电总厂。在这场灾难中,映秀湾电厂遭受损伤最为严重。电厂下面有三个电站,其中两个被滑坡山体封堵,厂房、电站引水管道爆裂,生产、生活区房屋全部塌陷,1000多名员工下落不明。
水库——地震
岷江流域上游,投运的水电站大坝多达29座,其中10座位于岷江干流、19座位于岷江支流。
汶川地震,震中距离紫坪铺水库非常近。
所以,有观点认为,这次地震系紫坪铺水库所诱发。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岷江流域修水电站引发地震的说法。但有地质专家则表示,目前还不能排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四川水利厅:水电站跟地震无直接联系
此次地震主要是由于地质断裂引起
“目前看来,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工程和地震并没有直接联系。”昨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就坊间有人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以及至今余震不断是否和岷江流域的多座水电站工程有关时这样说。但他同时也表示,将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有观点认为,在岷江流域上存在的多座水电站,也是造成此次地震发生的部分原因。对此,朱兵认为,水电站的修建和地震“没有必然联系”。他表示,四川在岷江修建水电站工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电站的修建和地震没有必然联系。由于该片区本身就是地质活跃地带,此次地震也主要是由于地质断裂引起,此外,目前国际上修建了大型水电站的地方很多,均没有大型地震的发生,因此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修建水电站和地震的发生存在关系。但他随后补充表示,修建水电站是否对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接下来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所长程万正:水库诱发地震震级都很小
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程万正昨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地震发生机理、技术与龙门山构造带的角度来看,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紫坪铺水库没有关系。
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坊间流传着这次地震系紫坪铺水库所诱发的说法。
程万正认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来说,水库所诱发的地震,其震级都比较小。全世界有成千上万座水库,所诱发6级以上的地震仅有四次,其中中国一次。
程万正说,汶川是8级地震的重灾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这一构造带十分复杂,其岩性比较破碎,山体很不稳定,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地震。
电监会:岷江流域大坝暂时较稳定
位于岷江上游、隶属华能公司的太平驿水电站大坝出现险情!华能四川公司值班员在昨日晚些时候受访时表示:“正在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他同时透露:中国大坝委员会等单位正在就此开会研究。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地震对岷江流域水电造成了严重影响。
岷江流域上游投运的水电站大坝共29座,其中10座位于岷江干流、19座位于岷江支流。5月19日,电监会首席工程师顾峻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电网,灾后最大负荷降至正常负荷的62%(损失444万千瓦),26座发电厂因灾停运。其中,离震中较近的太平驿、映秀湾、渔子溪、金龙潭、耿达五座水电站受影响较大。
岷江水电近日发布的公告称,其在本次地震灾害中死亡10人,失踪1人,重伤3人。其余已取得联系868人,未取得联系80人。公司现有铜钟电站、下庄电站、草坡电站、沙牌电站,共计装机容量15.07万千瓦,经初步估计,此次震灾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设备及部分建筑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不过,电监会首席工程师顾峻源表示:从总体上看,除非上游出现更大的余震或者洪水,岷江流域的大坝暂时比较稳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水电站坝体自身有一定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下游紫坪铺水库有足够的库容消化上游来水。
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不能完全排除水库诱发的可能
昨天,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四川省旅游地质学会秘书长范晓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2003年,范晓曾公开撰文反对在断裂带上建紫坪铺水库。
南都:如果太平驿等上游水库出现溃决,会不会对下游的紫坪铺水库等造成危险?
范晓:这肯定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现在不清楚太平驿水库里面有多少水。如果太平驿水库的水是满的,溃堤就会冲击映秀水库,而映秀水库本身已经遭受损坏,冲了之后水加在一起就会冲击紫坪铺,如果正常的坝,问题应该很小,而且现在紫坪铺水库已经在泻水了,可以接纳比较大的洪水流量,但是紫坪铺水库大坝已经受到了损坏,是否能接得住上游的水量,这个也是比较担心的。
南都:你曾经多次表示反对在岷江上建紫坪铺水库,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范晓:我不光是反对建紫坪铺水库。岷江的干流上有10座主要水库,如果算上支流就有29座,算上小规模的就更多了。这些水库一个梯级接一个梯级,整个河流阻断了。这样不留任何余地的开发模式问题很多,我们是搞地质环境的,这种模式的地质风险很高。
南都:为什么呢?
范晓:这附近本身就是地震活动带。这次发生8级地震,其实以前这里也是经常发生地震的,只不过级别没有这么高,特别在汶川附近,7级左右的地震是很频繁的。
南都:这是你早就留意到的。
范晓:对我们搞地质专业的人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事实。而且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已经是一个先例,这次地震,不光是形成堰塞湖,水电站也是一个隐患。当然水库本身有抗震烈度,但是有时候情况是你考虑不到的,是很难预料的。比如紫坪铺水库的抗震烈度是8度,而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是9到10度,有些地方甚至是11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水坝就可能受到破坏,设施就不能正常运转,水库的水如果排不出去,那么就跟堰塞湖一样,也会形成漫坝,如果坝没有受到损坏,那可能还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坝本身受到损坏,水又排不出去,就可能出现溃决。
南都:这么说来,紫坪铺水库真是太幸运了。这次地震超过了水库的抗震烈度,却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范晓:地震在目前来看是没有办法预见的,紫坪铺水库所在的龙门山以前最高发生的就是6.5级地震,这么说来修建的时候抗8级烈度也是可以的。但是自然界的东西不是我们完全可以预料的。下一次再出现大地震,是不是还像这一次这么幸运呢?
南都:这次地震之后,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范晓:非常担心。我当时不知道具体的震中在哪里,起初以为在汶川,后来发现震中距离水库非常近。我一个是关心水库的安全问题,一个就是在想这次地震的成因。这次地震震中距离紫坪铺水库非常近,我们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排除这次地震有可能是紫坪铺水库蓄水引发的。这叫水库诱发地震。
南都:有这个可能吗?
范晓:当然我们还不能下结论。但是这种可能性肯定存在。
南都:为什么这么说?
范晓:因为水库本身就建在断层带上。水库的存在会加速它的破碎。水库的坝高156米,蓄水深度超过100米,水压对下面是很大的伤害。当然,如果水库不建立在断裂带上,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是个断裂带,而且水还不断往下渗透,客观上就起到一个润滑的作用。而且水库诱发地震的实例很多,根据情况分析,紫坪铺水库具备了诱发地震的一切条件。
南都:可以这么说吗?
范晓:对,但是不是能够诱发8级这么大级别的地震,这还要打个问号,也需要很多数据来说明。但是目前不能排除,而且水库具备了基本的条件。水库诱发地震是有规律的,一般地震震中距离水库要在十几公里以内,如果要认为地震是由蓄水引发的,还有很多数据需要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是如果从宏观上一条条来衡量的话,(这次地震)是完全符合的。
南都:我们要经过怎么样的研究或者分析,才能得出地震和水库蓄水有没有关系的结论?
范晓:这么大型的水库,在建设前就必须建立地震检测网,紫坪铺水库当然也有。
从蓄水开始到5·12发生地震之前,所有详细的数据都有,而这些所有数据经过认真分析和5·12的参数进行对比,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5·12地震是否与水库有关系。这些工作要由地震局来做。
太平驿电站
12日:“5·12”大地震后,太平驿电站“失踪”了,道路被堵,通讯中断,音信全无。
14日:7人徒步到映秀镇,传出被困消息,堰塞湖淹没厂房,情况万分危急。
16日:专家认为大坝左岸受百余宽泥石流直接冲击,安全受到很大威胁。直升机空投部分救援物资。
19日:已有90余人通过自救和外界救援到达成都。
21日:太平驿水库闸门已提起,险情正在排除,被困的102人全部获救。
目前,华能集团公司派出的工作组已到达太平驿水电站,对电站进行安全评估。
映秀湾电站
12日:受伤最重,三个电站两个被滑坡山体封堵,生产、生活区房屋全部塌陷,1000多人下落不明。
15日:得知120名职工被埋废墟,已救出11人。
20日:被埋179小时发电部副主任马元江获救。
21日:抢险工作正按预案进行。
紫坪铺电站
12日: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垮塌,机组全停。
13日:发出电话告急,请求支援。
16日:人工手动开启泄洪洞获得成功。
17日:抢修基本完成,恢复向四川电网供电。
19日:风险最终解除。
21日:4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
7、四川地震灾区33座堰塞湖最近暂无危险
来源:新华社2008年05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277609.html
5月21日,被山体滑坡堵塞的涪江在平武县平通镇已形成一个堰塞湖。
“5·12”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川北山区的绵阳市平武、北川、江油等县市山体大量滑坡,将沿线峡谷中的河道堵塞,形成十多个高水位的堰塞湖。目前,水利部门正在实施24小时监测,以防堰塞湖有可能导致的重大洪灾。 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摄
5月21日,位于平武县平通镇平南乡的涪江堰塞湖高出的水位已淹没部分农田和房屋。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摄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5月21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四川地震灾区33座堰塞湖最近暂无危险。
朱兵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在四川省的9个县形成33座堰塞湖,这些堰塞湖有大有小。其中有3处大的,一处是在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第二处在安县的长屯河,第三处是青川的,其中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最大,堰塞湖是由于地震造成两边山体溃塌,对下游的老百姓生命财产构成危险,同时堰塞湖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没下游,针对这个情况,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组成了指挥部,首先是摸清情况,动用了遥感,也组织了“敢死队”,20日在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空降,对堰塞湖的体积,水位多少,水位高低,材质坝性进行了分析,最近应该没有什么危险。
但是针对夏天暴雨出现大面积的降雨,堰塞湖也存在一定风险,四川首先建立了完整的监测体系,随时掌握堰塞湖动态,其次是制定了应急预案,现在对有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堰塞湖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应急预案,非常时期疏散下游可能受淹没的村镇,把人民群众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再就是制定了抢险措施,对有一些比较小的堰塞湖,比如说青川堰塞湖我们通过人工措施溢流,减少风险。应该说堰塞湖存在一定风险,但是通过我们周密的措施,我们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险。朱兵说。(记者任硌)
5月21日,一名当地水利工作人员在平武县平通镇林家坝村查看刚刚疏浚出的堰塞湖水道。
5月21日,位于平武县平通镇平南乡的涪江堰塞湖高出的水位已淹没部分农田和房屋。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摄
8、成都紫坪铺水库现石油类污染超标 引起警惕
来源:新京报2008年05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278642.html
作为成都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来水地―――紫坪铺水库,出现石油类污染超标。对于该信息,环境保护部西南环保督察中心主任马宁昨天(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环保部门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成都市自来水取水口水质达标,饮用水安全。
抢险工程机械致水体油污
马宁介绍,所谓“紫坪铺水库被污染”是指水体中石油类指标超标,原因是在抢险救灾中大量使用了冲锋舟、大型驳船和其他工程机械所致,其排放的油污在抢险最初几天比较严重。监测数据显示,紫坪铺水库下游三公里的都江堰宝瓶口石油类超标最高时达30多倍,目前超标7倍。
不过他同时表示,宝瓶口距成都市最大的自来水厂―――郫县第六自来水厂取水口45公里。“因其属于岷江干流,水量大、流速急、落差也比较大,加之石油类污染物挥发快,油污会迅速自然降解和自净。”
马宁表示,监测显示,成都市第六自来水厂取水口石油类为0.03mg/L,低于地表水三类水质0.05mg/L的标准,没有超标,因此成都市饮用水是安全的。
已要求自来水厂储备活性炭
他透露,受环保部委托,西南环保督察中心负责对紫坪铺水质污染处置工作进行督办。昨日,已派出4个督察组对紫坪铺水库及周边地区的油库、加油站、沿河公路、企业等污染源进行排查,组织打捞漂浮物,利用吸油毡清除浮油。
同时,随着陆路交通的逐步恢复,环保部门已要求地方政府尽可能减少冲锋舟等水上交通工具的使用。而对下游的取水口,也已要求成都市第六自来水厂储备了1200吨活性炭、十多吨高锰酸钾和高氯酸钾、碱等水处理物质,并调整制水工艺,加强消毒,以确保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此外,马宁表示,在防止石油类污染的同时,西南环保督察中心已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规范灾区消毒剂的使用,特别要慎用敌敌畏。(记者 马力)
9、四川多处国家重点文物受损严重 专家将入川抢修
来源:南方日报2008年05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22/content_8226159.htm
川蜀自古多名士,汶川就是传说中的大禹故里,李白、武则天、苏轼等皆出自四川。但在这场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诸多沉积千年的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苏祠等名胜古迹全都伤痕累累……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专程赶赴四川展开调研,前天下午,他向媒体通报称,截至19日,四川全省1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5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另有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损伤。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建国后对文物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天灾。”
让我们在悼念大地震中亡灵的同时,也再看一眼这些因地震而从地面被抹平的、失而不复得的珍贵文物古迹。
过百珍贵古迹伤痕累累
按照四川省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全省大约一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程度受损,而据专家估计,这个数字还会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提升,“此次受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将突破100处”。赵川荣说。
除了损失最为惨重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苏祠、丹巴古碉群、朱德故居、峨眉山古建筑群、郭沫若故居等一批珍贵的古迹和革命遗迹也伤痕累累,有的甚至全面坍塌。
另外,全省还有近60余家博物馆、文管所、纪念馆及文物库房受损。其中,北川县文管所、青川县文管所、汉源县文管所办公用房和文物库房全部倒塌。截至19日统计的数据,四川省内馆藏文物已损失841件,其中珍贵文物(国家三级文物以上)148件。
“令人欣慰的是,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两处重大遗址,由于是高规格的博物馆,受损不是特别惨重。三星堆博物馆仅有两件陶器被震落,金沙遗址博物馆2号陶瓷馆部分陶器受损。”赵川荣说。
专家将入川抢修古建筑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国家文物局已经成立了文物保护专家组,将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文物抢修工作,另外,2至3个星期后,全国各地的文保专家将陆续入川参加文物抢修工作。
“地震中损毁的绝大多数都是古建筑,涉及文物之多、修复难度之大,超乎四川省文物局一省之能力。”赵川荣说。广东省文物局局长苏桂芬表示,一旦国家文物局正式展开动员,广东省文物局将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古建筑专家前往灾区参与文物修复工程。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指出,地震中垮塌的一些木结构建筑还有望修复,而砖石结构建筑则比较难复原。罗哲文还指出,对于已经坍塌的古建筑不能轻易移除,“未被震碎的瓦片可以在灾后复建时重新使用,以保存历史原貌”。
兴建汶川大地震遗址及博物馆也成为国家文物局正在筹措的事宜。单霁翔表示,除了修复文物建筑,国家文物局将会“有目的地保存一些地震后的古迹遗址。”
国家重点文物地震受损情况
●都江堰:周边古建筑严重损毁
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王琼说,都江堰附近的很多古建筑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其中包括初建于南北朝重建于清代,纪念都江堰开凿者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汶川地震发生后,这座建于山坡上的古庙宇随山体滑坡毁于一旦。另外,都江堰景区内绝大多数古建筑都遭到严重损毁。
不幸中的万幸是,建于两千年前的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挺了过来,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奇迹。目前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飞沙(泄洪堤)基本无恙,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
●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多受损
“都江堰·青城山”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地震后,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屋脊、屋面全部毁坏,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垮塌。其中,伏龙观屋脊坍塌成为危房,上清宫、天师洞也受损。
●窦圌山:李白故居全部被震裂
赵荣川告诉记者,位于绵阳江油市的李白故居在地震中房屋全部被拉裂,部分垮塌,李白故居陇西院山门完全坍塌。连日的余震造成江油市内清代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最重要的文物陇西院照壁、粉竹楼照壁和太白祠偏殿全部垮塌。
窦圌山峰下不远处的云岩寺始建于唐,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大地震过后,云岩寺受到严重损坏,窦真殿、东岳殿全部垮塌。
●张飞庙:墙体严重开裂或垮塌
四川阆中市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北宋宣和年间。根据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情况,地震后,张飞庙整个建筑倾斜;墙体严重开裂、垮塌;屋脊断裂、塌陷;屋面瓦大面积脱落。此外,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古迹———纪念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在此次地震中一面清代的墙整体剥落。
●皇泽寺:武则天祀庙墙体开裂
四川省广元市相传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位于城西嘉陵江畔的皇泽寺是武则天的祀庙,建于公元959年,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件摩崖石刻造像及其历代碑刻。地震过后,山体大面积滑坡,严重威胁文物本体和人员安全;墙体开裂;油漆大面积脱落;脊瓦断裂滑落;地面塌陷。
●摩崖像:山体垮塌文物受威胁
距离巴中城南1公里的南龛摩崖造像始于隋,盛于唐,现有石窟176个,2700尊造像,地震时由于山体滑坡,摩崖造像墙体开裂2至5厘米;墙面、门柱倾斜,地基塌陷。今年初,中央财政曾专门拨款1269万元对摩崖造像进行过环境综合整治和维修。
●唐斜塔:塔身变形部分被损毁
阆中滕王阁原有唐代佛塔一座。这尊佛塔甚为奇特,无论朝任何方向看,塔身都是朝着一边倾斜,视觉效果独特,被专家称为“唐代斜塔”。地震发生后,这座佛塔塔身变形;塔刹震落、损毁。
●报恩寺:建筑群受灾情况严重
平武报恩寺兴建于明代,占地近2.5公顷,是一组兼有宫殿和寺庙特征的建筑群。在地震中,3518平方米古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山门正脊断裂,两侧琉璃墙前壁垮塌,殿内明代塑像手臂断裂;大雄宝殿墙体向外开裂,裂缝达10厘米,壁画受损。
●领报修院:百岁教堂8秒被摧毁
在彭州市白鹿镇书院村,有一座独特的西方天主教教堂———领报修院(俗称“白鹿上书院”),它始建于1908年,今年刚刚度过百岁,但不幸在这场大地震中坍塌。目击者称,5月12日大地震当天,只用了8秒,这座老教堂就被摧毁。(记者李培 实习生周豫)
10、地震专家:如何有效预防地震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5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278146.html
因受四川汶川地震波及,位于四川省什邡市和德阳市的一些企业发生了气体泄漏。由于处置及时,目前,灾区水质和大气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但这次地震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地震带来的次生环境灾害。那么,如何预防这类次生环境灾害?如何把这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记者近日来到北京市地震局,采访了有关专家。
地震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不容小觑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谷永新告诉记者,此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还没有引起明显的环境灾害,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和核辐射等。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还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暴发。在有些地震中,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其中地震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是次生灾害中可能造成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将对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致命威胁,对抗震救灾的整体行动造成巨大影响。
抗震设防第一关
在目前地震预测仍是一项世界性科学难题的前提下,预防地震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一些涉及环境敏感项目的单位、企业等建筑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北京市地震局抗震设防管理办公室主任何武学介绍,北京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都是很严格的。目前,除对于民用建筑、办公楼等一般建筑不需做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外,针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求其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报请地震部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其中,1999年颁布的《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和放射性物质或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核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从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工程地震3个专业方向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评价报告还要报请地震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由北京市地震局进行审批。
何武学表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属于容易产生次生环境灾害的建筑工程,因而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目前,北京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已达90%以上。
据了解,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共有12度,逐级越来越强。地震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或风险概率、危险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约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照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定抗震设防的要求,北京城区及附近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相当于抵御6级左右地震),这是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计的最低抗震设防要求。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会更高,要求具备Ⅸ度的综合抗震设防能力。北京地区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应该相信,按照抗震设防要求(或标准)设计和科学施工的建筑是能够抗御五百年一遇地震袭击的,且建筑的主体结构不会受到影响。
地震考验政府应急能力
四川此次发生的大地震,是对政府应急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尤其对于下一步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地震引发的环境污染,有关专家认为,应该尽快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各部门的力量,共同抗震救灾。
首先要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环境监管。对石油化工、核设施等高危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辐照装置等重点设施,要立即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其次,要加强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值守,在专家督促、指导下落实应急预案,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第三,要加强应急监测,密切监控污染,重点监测灾区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对可能引发跨流域污染事件的,有关省市环保部门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搞好污染联防工作。
专家还介绍,我国正在对抗震救灾技术方面进行专门立项研究,可望使地震台网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容易引起次生环境污染的企业生产形成联运,做到一旦发生地震,这些企业的生产自动停止,使环境污染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徐琦)
11、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5/22/content_8226192.htm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海报[组图]
2008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恰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9次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中国将派出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外交部、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组成的代表团参会。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每年都会提出一个主题,表明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热点问题的关系。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世界粮食安全(Biodiversity and Agriculture--Safeguarding Biodiversity and Securing Food for the world)”。它突出了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言,而且对于向全世界提供粮食、维持可持续农业生产以及在现在和未来促进人类福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食物的构成主要是谷类作物、水果和肉蛋奶等,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世界上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都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如:种植的谷类、豆类、水果,饲养的家禽家畜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生物多样性。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适应变化和维持生产的能力,生态系统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的其他时代。60%的生态系统服务因为人类活动而日趋恶化,不可替代的物种灭绝速度也在加剧。约五分之一的家畜品种有灭绝之虞,平均每个月有一种家畜绝迹。在人类历史上驯化的7000个植物物种中,我们每天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仅占其中的30种。
与气候变化相连的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破坏,农业产量不断下降,全球粮食储备处于历史的低位。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说法“粮食紧缺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保护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可降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农作物和畜禽多样化是我们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教授正是利用了野稗的遗传多样性,创造了杂交水稻的高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思路。
我们不仅要保护农业领域的牲畜与作物,更要保护森林、海洋和陆地其他生态系统中的丰富物种资源。维护拥有多种物种和遗传资源的功能性生态系统,与我们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目前,与生物多样性有关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措施,为了实现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目标而努力。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有责任为了二十一世纪及更远的未来,稳定农业生物多样性。积极采取主动措施,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因素纳入国家农业政策,鼓励开展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培训、教育、咨询,加强对农业系统进行可持续管理,确保自子孙后代能继续享有各种资源。
历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
2001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2002年主题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
2005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6年主题为“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护旱地生物多样性”
2007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12、专家呼吁:立法防范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污染环境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8年05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5/22/content_8226046.htm
时下,一些地方已进入电子产品淘汰的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电子垃圾产生,其中绝大部分通过街头小贩流入拆解处理工厂,并被随意处理。记者最近在辽宁省调查发现,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市场不够规范,极易成为“炸弹”危害社会。专业人士呼吁,应通过立法手段等改变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无序污染环境的状况,防止环境公共事件的发生。
电子垃圾回收成为热门行业
连日来,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的街头发现,总有小商贩拿着一个大喇叭吆喝:“回收旧冰箱、旧彩电、洗衣机、热水器……。”在该市南湖科技电子一条街,不到100米的距离内有数位持有“高价回收废旧手机、硒鼓、墨盒”广告的人。日前,记者在位于沈阳市南湖科技电子一条街上的东北大学科学园内,看到一排排销售电子产品的商铺林立,个别商铺的门前堆积着各种类型的废旧电脑。一家商铺的主人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卖电子产品,也回收旧电脑、旧打印机等,每年回收废旧电子产品的利润不比卖新产品低多少。”
一位在路边手持回收广告的小贩见有行人通过,就上前招揽生意。记者问:“都收什么?”他回答:“废旧手机、电脑、相机、打印机的硒鼓、墨盒、MP3、MP4。”记者又问:“收了这些东西能干啥啊?”小贩笑着说:“再利用呗,主要替别人收,有公司到我们老板这儿拿货。”
据在沈阳某高校任教的一位姓宋的教师介绍,家里有一台用了10多年的旧电脑,一直想扔掉,但听说南湖科技电子一条街有回收的,就在去年以150元的价钱卖给了东北大学科学园内的一个商铺。她说,真没想到废旧电子产品在目前还如此吃香啊,里面竟还有那么多学问。
辽宁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力兴证实,近年来包括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废物回收发展较快,尤其是贵金属的回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的个体业主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在商机,纷纷向商业、环保等政府部门询问开办相关回收企业的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电子垃圾如果会处理浑身是宝,确实隐藏着较大的利润,但如果瞎处理,虽创造了利润,但会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
“科技肿瘤”不容忽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包括辽宁省在内的一些省市已经进入电子产品淘汰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电子垃圾产生,大多通过街头小贩流入拆解处理工厂。在沈阳市,几年前回收电子垃圾的业主多来自河北、河南等地的外省个体业主,不过最近两三年当地人也开始进入这一行当。
辽宁省人大代表栾明拥一直关注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他表示,现在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市场还很不规范,由于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极低,市场中绝大部分电子电器废物都是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然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拆解作坊,有的流入了农村。由于拆解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大大小小的环境公共事件也随时可能发生。
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会员、辽宁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景逵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2003年2月,欧洲议会及理事会制定了《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两年后,报废的电子电器产品回收体系和处理在欧盟各国开始运转。根据国际惯例的确认,在电子电器里的有害物质有两种:有害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前者主要包括铅、汞、镉、六价铬等,后者指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可以肯定地说,电子垃圾肯定具有危害性。”景逵透露,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硬度,往往在生产时加一些重金属,如当作新材料的多溴联苯,但这种金属其实是有害的。长期接触多溴联苯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爱烦躁,影响生理功能,内分泌失调,尤其对孕妇产生重大不良影响,严重者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畸形。
景逵还说,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电子垃圾的处理还不规范,非常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比如,一些电子垃圾的成分中含贵金属,包括金、铜、铝等,收购者为了获得这种贵金属而提炼,提炼后产生的废酸、废液往往随处排放,形成较大的危害性。另外,部分含有塑料的电子垃圾燃烧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
与此同时,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如果拆解不当,会使其中的放射性和重金属元素等泄漏,严重污染环境。而对于那些完全失去利用价值的电子垃圾,简单采用传统的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也会对环境、土壤产生破坏。
整治电子垃圾“法”字当先
今年2月1日起,《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在全国正式实施,对于无照经营、擅自处理电子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规定施以不同金额的罚款。不过该办法仍有不清晰之处,尤其是对于电子垃圾的回收责任人尚不明确。与此对应的是,许多人尤其是电子垃圾的回收商贩至今并不知道国家出台了一个关于防治电子垃圾的管理办法。
在今年年初的辽宁省“两会”上,该省人大代表栾明拥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制度的建议》。他认为,电子垃圾缺乏监管、无序回收、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政府应该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无序状态。
为防范电子垃圾泛滥所产生的隐患,景逵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电子电器的生产商增加环保意识,严格控制每一种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投放比例,绝不应超标;二是处理电子垃圾的费用较大,为此建议由国家用税收等手段调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强化对电子垃圾的科学有效回收和处理;三是培养老百姓良好的环保习惯,比如分类排放垃圾等。
也有专家学者建议,应从立法等方面尽快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便捷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和专业化的初步分拆分类基地对于防止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建立规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集散市场。也可以考虑实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经营许可制度,规范电子垃圾的收集、流向和处理,取缔无证回收和处理网点等。(记者 范春生)
13、国务院:今年安排7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05-22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18611211419010_1.shtml
5月21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
700亿元重建基金
会议指出,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直接指挥下,灾区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迅速行动,奋力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表现出不屈不饶、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凝聚了海内外华人的情感和力量,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目前,抗震救灾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重灾区道路抢通、保通难度大,一些边远乡村救灾物资运入和伤员运出困难;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极易发生传染病疫情;不少水库、水电站、堤防等存在安全隐患,地震形成不少堰塞湖,次生灾害隐患多;大量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穿衣、住处等问题亟待解决,大量孤儿、孤老、孤残需要安置和抚慰;一些基层组织遭到很大损失,社会管理恢复正常的难度较大;灾区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会议分析了经济形势。当前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季粮油有望获得较好收成,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市场消费持续较旺。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较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等。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会议强调,抗震救灾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要继续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两手抓”,一手要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一手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继续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尽快将重伤员抢运到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增派和充实专业防疫力量,强化灾区防疫工作。做好灾区群众安置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抓紧抢修灾毁基础设施,重点抢护发生险情的水库、水电站和堰塞湖,严防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
第二,及早谋划和适时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国务院领导下,尽快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举全国之力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管好用好捐赠款物。灾区干部群众要自力更生,奋起开展生产自救。
第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统筹做好夏种工作,稳定扩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面积,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强化物价管理,加强重点商品价格监测预测预警,依法严厉打击价格违法和囤积居奇。确保煤电油运稳定供应,把保障电煤供应作为今年迎峰度夏的首要任务。搞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两场硬仗。
14、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范围广 程度深 危害大 持续长
来源:中国政府网2008年5月2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538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贠小苏]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借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专家、职工,对在这一次特大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是中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这次地震前,国土资源部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过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271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17处,这些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威胁着94万多人的安全。
根据最近几天航空遥感资料的解译和我们派出专家的实地调查,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成灾,巨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许多建筑物和民房倒塌,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也使公路、铁路、桥梁、通讯等大量基础设施摧毁,地震引发的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区的巨大损失。我们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出这样四个特点: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
我们从带来的几张图可以看出来,大家可以看看汶川县映秀镇航空遥感地质灾害影像图,这张图是我们5月14号航拍下来的,这张片子涉及的范围是24平方公里,崩塌、滑坡、泥石流上百处,没有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只占了24平方公里的20%。
15、大灾之后,扼住疫病的咽喉
来源:人民日报2008-05-2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5/22/content_48575816.htm
图为5月20日,防疫人员在北川县城给参加搜救的部队官兵消毒。
灾害对于人群健康的威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尽管目前灾区均未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但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昆虫传播黑热病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蚊虫叮咬
身体暴露部位涂擦驱避剂以减少叮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防止侵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徐建国:
在灾区防止传染病流行,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主要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环境的影响,一是气候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传染病。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防控,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要防控当地流行的莱姆病和黑热病,别让昆虫叮咬皮肤。
其中黑热病在四川主要见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并以南坪及汶川两县发病数最高。黑热病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绝迹,因抗震救灾大量救援人员进入,应高度警惕,防止死灰复燃。
黑热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个月,起病常缓慢。起病半年后,患者日渐消瘦,并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皮肤变黑(故称为黑热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为,发现病犬后应随时捕杀,立即火化或深埋,以消灭主要传染源。在灾区的人员,夜间可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擦驱避剂以减少白蛉叮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防止白蛉侵袭。
垃圾也是污染源
严防污染环境
生活污染定期消毒
在临时居住点,将生活垃圾清理干净,用消毒水为废墟和街面消毒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控所研究员张文福:
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岩石塌方、房屋倒塌以及人和动物尸体,会污染水源,降低水质,带来饮水卫生问题。饮水消毒在集中供水的地方容易做到,但对于分散式饮水,卫生问题较难控制。
在临时居住点,将生活垃圾清理干净,用消毒水为废墟和街面消毒。厕所要修建在水源下游,离居住区远点。加强对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及时修复渗漏的厕所、粪坑。粪便处理一定要有一个较好的收集方式,尤其是雨天,大小便如果不能很好地收集、处理,会对水源和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引发痢疾、腹泻等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
保障水质安全
消毒剂用量要加倍
饮用水中如果微生物超标,就会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消毒最为关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鄂学礼:
保障饮水卫生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饮用水中如果微生物超标,就会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灾区用水消毒最为关键,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水源,饮水中余氯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7毫克/升,强力消毒。
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个临时居住点。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及时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对水源选择和处理条件受到限制的灾区可适当放宽“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的要求,水质应达到二级以上;特殊情况容许按三级要求处理。微生物指标一般用消毒剂的量来测定,只要加入足量的消毒剂,水中的微生物就能保证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平时饮用水消毒剂用量是0.3毫克/升,灾区要提高到0.7毫克/升,才能消除水中的生物。
土壤中有炭疽菌
灾区曾有疫情报告
警惕人畜之间传染
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对曾经有疫情发生的地方和可疑污染地区进行监测
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均为炭疽流行区,特别是震中所在地阿坝州为近年来炭疽病例报告较多的地区,今年1—4月全国报告53例,该州报告15例,为报告发病最多的地区。地震波及的甘肃、青海、云南等地均有炭疽流行。
炭疽芽孢杆菌可以形成芽孢,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地震时,土壤表面及翻出地表面的土壤深处的炭疽芽孢,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定的气溶胶,另外在施救作业时也可搅起土壤,污染空气,如果局部浓度过高时吸入就可能引起肺炭疽。此外地震灾害发生时由于缺少水源,卫生条件不好,炭疽芽孢可能污染手及食物,引起皮肤炭疽和肠炭疽,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也应引起注意。牲畜炭疽是引起人类炭疽的主要因素。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对曾经有疫情发生的地方和可疑污染地区进行监测,喷洒含氯消毒液彻底消毒。
16、钱刚:“地震湖”溃决的历史警示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8-05-22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zy/200805220017.asp
八级大地震、频频强余震和大范围滑坡、泥石流叠加,使本次汶川地震具有极大破坏力。多条河流被截断,形成至少21个堰塞湖。湖面扩大,水位升高,一些地方的残破房屋,已经浸没在水中。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对堰塞湖情况进行彻查。水利部、武警水电部队和四川省组成的专家组,正对高危风险的堰塞湖进行严密监测。
上世纪中国最大的一次地震堰塞湖溃决惨剧,发生在1933年。中国著名地震预报专家耿庆国先生,曾对该次灾害现场做过踏勘考察,撰有《“地震湖”的崩溃——一九三三年迭溪地震》一文(见《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一书)。
请注意“迭溪”这个地名。迭溪,是四川茂县的一个镇,也就在今天特大地震震区内。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迭溪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0度,迭溪镇毁于一旦。和本次汶川地震的情形一样,迭溪地震伴随巨大山崩,银瓶崖、大桥、迭溪三处崩下之岩石将岷江堵塞。地震发生11天后,高山峡谷中出现一片平湖。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达25里,当时最宽之处约4里,称为大海子。
大震后第45天,即1933年10月9日下午7时许,因强余震触发,堰塞湖溃决。积水倾湖涌出,引起岸边陡峭崖壁猛烈垮塌,洪水怒涛汹涌,长驱直下,乱石飞崩,尘雾障天。
在耿庆国先生引述的史料中,令人震惊的有如下描述:
大水下午7时溃出,于9时到茂县,11时到威旧,夜半到汶川,次日上午3时到灌县。……
这条史料显示,今天的汶川震区,历史上曾因地震堰塞湖溃决惨遭洪水扫荡。75年前的迭溪堰塞湖大溃决,证明地震次生灾害隐伏巨大危险。那次迭溪地震,主灾地震造成近7000人死亡,而次生灾害堰塞湖溃决,使两万人丧生。仅在都江堰,就捞起尸体4000具。
今天的四川震区,余震仍未停息,滑坡、泥石流仍在不时发生,降水仍多,20多个堰塞湖,如同多个定时炸弹。希望水利专家进一步查明险情,采取万全之策,疏导积水,确保灾区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我曾在国家地震局的《中国减灾报》工作,总编辑即是耿庆国先生。他是一位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科学家,我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对他的研究多有记述。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想起,在与耿先生共事的时候,常常听他和地震科学家们谈到“茂汶”这个地名。原来茂县和汶川,1958年曾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这是中国地震科学家长期关注的地方。
对本次特大地震的深入探究,将假以时日。当前救灾形势险峻,堰塞湖“悬剑”在上,危机四伏,我引述迭溪地震史实,惟盼引起指挥者高度警觉!钱钢(《唐山大地震》作者,现任职于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