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7
2010年3月24日《华夏地理》刊登了一篇文章:探访秘鲁:纳斯卡文明。并认为,纳斯卡文明源于水,止于水。近年来一直深深地关切着水的我。记住了这篇文章,并希望有一天也能去纳斯卡亲眼见到创造了文明的水。
2011年1月,我真的到了那里。对于世界来说,秘鲁的大地画,一直是个迷。
秘鲁南部这海岸沙漠中,雕刻在土地上的图画四处铺展,包括蜘蛛、猴子、一种奇怪的飞禽等图形。从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发现后,这些巨画就一直令旅客惊愕不已。古纳斯卡人从2000多年前便开始创作这些图画,如今科学家认为他们已掌握古人的意图。
去纳斯卡的路上
去纳斯卡的路上
去纳斯卡路上的生活场景
车上拍到的去纳斯卡路上的人家
去纳斯卡路上的“色块”
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的沿海地带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域之一。纳斯卡文明崛起于群峰环绕的小盆地中,十条径流从东边的安第斯山脉流下,其中大多数地方起码在一年中某些时节是干涸的。十条绿色缎带被上千个黄褐色块包围,一方沃土为早期文明的崛起营造出上佳环境,恰如尼罗河三角洲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河流一般。“这里是完美的人类居住地,因为这里有水。”纳斯卡-帕尔帕项目成员,地理学家伯恩哈德• 艾特尔说道,“但同时这里也是片高危地带。风险非常大。”
纳斯卡的植物
在纳斯卡古城附近,一株干枯的角豆树兀自矗立,陪同我们的当地向导布瑞德除了告诉我们,这些大树让人联想到曾经为人们遮阴纳凉的树林,也说,如今有些科学家认为,纳斯卡人变林地为耕地,导致土地更加干旱。
我们是从秘鲁首都利马一路乘长途车用了七个小时到的纳斯卡。长途车上还管一顿简单的饭。一路上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照片中的风景。在秘鲁,长途车也是实名制的。
纳斯卡很热,进入市区前的几条河都是干的。陪同我们的布瑞德说别急,明天我会带你们去看这里的人是怎么用水的。
水的问题,这些年在中国关注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了我们很是头痛的一件事。在秘鲁这样的国家,在纳斯卡,这样的有着古代印加文明的小城市,是怎么解决的呢?
岁月的残留
弯弯的小路
地下的人骨
地上的存留
2011年1月18日,布瑞德带着我们上了一座建造在一个斜坡上,有石阶的寺庙。庙前及最高处,都有长方形土砖砌成的墙。寺庙底基周围有用土砌的房间,还有一些广场。在纳斯卡文化早期(从公元100—800年间),教士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那里的宗教活动却鲜为人知。不过,后人能从那里的陶器以及纺织品上的动物图案推断出几种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如:猫科动物。另外,那里还埋着不同时期的一些墓穴,从有些墓穴中,人们还挖掘出一些当时的纳斯卡人所使用过的陶器和吃过的食物。遍地的骨头和碎瓦,让我想到这里的人们对文明的尊重。我问布瑞德,没有有人把这些古迹捡回家吗?他说:没有。
大地上的画线
地上的这几条画线,是什么时间画的,谁画的,意思是什么,布瑞德说至今也还都是迷。左边的山是人们要去朝圣的。这几条画线两旁的地上为什么那么平整,在它的两边都有碎石,而画线内却平坦无石。布瑞德的解释是大气蒸发形成的隔离层让这里成了这样。听起来挺悬的。
让我更感兴趣的自然还是水。在和中国有着万里之遥的秘鲁,我们竟然看到了差不多就是中国新疆的坎儿井一样的井。只是在这里,井的上面是螺旋形的。布瑞德说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站在那里祈祷。古人对水表现出的敬畏、与感恩由此可见。
秘鲁的古水井
老井今用
这种保护水的方式,看来在干旱地区的老百姓是有相同智慧的。减少蒸发与保持清洁,是古人很在意并有办法面对的。这种井在秘鲁纳斯卡地区目前还在使用,而在我们新疆则被所谓的现代文明取代的差不多了。
据艾德国海堡大学的专家称,纳斯卡地区的小气候在过去5000年中经历了激烈的动荡。南美洲中部的玻利维亚高压向北移动时,就会给安第斯山脉西坡带来更多降水;而当它转而向南移动,降雨就会减少,纳斯卡山谷中的河流便会干涸。
现代民族学的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原始民族来说,对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们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对于纳斯卡地区的人们来说,什么又是他们最为缺乏的呢?是水!
现代纳斯卡人生活和农耕用水的可靠来源,是雄伟的安第斯山脉。在纳斯卡地区,干旱年年有规律的出现。河流只在短短的两个季节流过这些山区。在古代的某个时期,纳斯卡人修建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系统,150公里的沟渠纵横交错,遍布这个地区。这些沟渠大部分都深埋于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这些沟渠所在的范围恰好就是纳斯卡线条的区域!
看纳斯卡的大地画,是要乘小飞机的。有人曾在地画找寻,而不在一定高度时,这些奇特的线条是看不见的。
我拍到的地画
小飞机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
飞机上看纳斯卡
看着飞机下的纳斯卡,我想的还是水跟纳斯卡线条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网上我看到过美国麻省大学研究员戴维•约翰逊,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纳斯卡地区古代灌溉系统,远古时期的火山活动导致地下岩石断层,成为古纳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1997年的一天,戴维正在山上探察一个岩石断层,他走过一座小山脊,摆在他面前的就是那个宏伟的纳斯卡体型体系和线条群落,它们正好指向戴维要去的那个断层。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他的下面有一个水源,戴维后来回忆到,“我当时一下子就坐了下去,抬起头说,‘我的上帝,我想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戴维认为这些巨大的图形,还有它们之间数公里长的线条,是纳斯卡人用来记录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标记。正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供水系统图纸一样,这些神秘的线条正是古纳斯卡人所绘制的自己的供水系统图。而在它下面,就是古人用来饮用和灌溉、对于纳斯卡人最为宝贵的水利体系!
纳斯卡的大地上
不能不是世界之谜
纳斯卡大地画中的猴子
大地画中猴子的四肢
大地画中猴子的尾巴
我在网上看到的介绍还有这样的分析:根据戴维和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有人推想,古代纳斯卡地区的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家族组成。关于这一点,纳斯卡地区出土的陶器和织物上的图案,可以提供足够的证据——研究者还发现,那些陶器和织物上的动植物图案,恰巧就是不同家族所崇拜的图腾,也就是他们各自的族徽。而此刻,安第斯山上珍贵无比的水正缓缓地顺着纳斯卡地区下面的天然断层流淌,家族之间为了争夺水源,曾经发生了很多惨烈的战争。最终,大家意识到,靠战争来解决水源的办法是徒劳而又白费鲜血的,于是家族们重归于好,人们开始坐下来,商量如何有秩序地利用这些公共水源,一个合理的方案最后被家族们所接受。结果,大家都退回了文蒂拉的居住地,纳斯卡地区的水渠被分割为不同的家族所有。为了区分各自的水源地,每个家族根据水流的方向和范围,在地面上绘出自己家族所独有的族徽来,于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鸟等等,从此出现在纳斯卡高原上。
尽管戴维的纳斯卡线条与水有关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是,人们依旧不能回答纳斯卡线条是如何制造的这个问题,正像一位德国女科学家赖歇在临终前所说,“我们将无法知道所有的答案”。
这也是大地画中的经典之作
换个角度再看
飞机上拍到的大地画还有
我们乘小飞机在秘鲁南部纳斯卡镇以北的荒漠高原上空急转盘旋时,能非常清楚地看出地面上一系列描绘精美的图形。刻画在沙漠和山峦上的线条,虽然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画作,独特轮廓的造型依然清晰可辨。每到一些精典之作处,飞行员那如初次发现般地以惊喜之语向我们通报。并引领着我们拍下了一张又一张值得去探究,去珍藏的画面。
这都是千古之谜的线条
震撼
这被认为是大地画中的鹰
如今说到这些神秘的大地画,人们都会从20世纪20年代末,利马与秘鲁南部城市阿雷基帕之间首开商业航空线路说起。因为是从那以后,这种被称作纳斯卡线图的神秘沙漠图画逐渐广为人知。自此以后,这些图形也一直让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以及所有对美洲古文明着迷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从那时开始,一波又一波的科学家和考古爱好者对这些线条进行了多种解读。有人曾把它们解释为印加古道、灌溉工程、乘坐原始热气球欣赏的图形,还有一种最有喜剧效果的说法,说是外星飞行器的着陆跑道。
二战后,德国女教师马里亚• 赖歇首次对纳斯卡以及邻镇帕尔帕外围的线条及图案(叫做“地画”)进行正式勘察。直到她1998年去世,赖歇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保护地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她所倾向的线图代表天文图中方位的理论却普遍受到人们的否定。赖歇坚定捍卫线图,防止其受到外人侵害,如今线图的管理者继承了她的精神,以至于连科学家都难以靠近紧邻纳斯卡西北边缘的平原上那些最为著名的动物图案。
这不知是啥
令人猜测的大地图
想象一下
大地画的杰作之一
自从1997年以来,在更北边的帕尔帕镇附近又兴起了一个大规模的秘鲁、德国两国合作的研究项目,名为纳斯卡-帕尔帕,由伊斯拉和德国考古研究所的马库斯• 赖因德尔共同领导。该项目对本地区的古人类展开系统的多学科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纳斯卡人的居住地区、生活方式、绝迹原因,以及他们遗留在荒漠中的奇异图形的含义。
圈
双图
迷阵
纵横交错
2010年3月号的《华夏地理》中说:在纳斯卡文明范围内的其他地区,人们随着降雨类型的改变沿着河谷东迁西移。这场由秘鲁和德国共同发起的考古行动已探索了从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区海拔高达4600米的地区,所经之地几乎随处可见纳斯卡村庄的遗迹。“就像是散布在河谷两侧的珍珠。”、“并且我们在每个村落附近都发现了地画。” 尽管环境艰险,纳斯卡文明还是持续繁盛了八个世纪。
今日农田
艺术的今日开发
古往今来
公元前200年前后,纳斯卡人从之前的帕拉卡斯文明中发展起来,沿河谷定居,种植的作物包括棉花、豆类、薯类、蛋黄果(一种水果),还有一种短穗玉米。纳斯卡人以杰出的制陶工艺闻名,他们发明出一种新技术,用粘土调和十多种颜色的矿物颜料,薄薄地涂在陶器表面,这样颜色便可被烧入陶体。这些作品被人们视为对一个和谐民族标志性特点的简明写照,其宗教仪式中包括音乐、舞蹈、降灵步法等元素。为我们演示的这位女士说,她的外公经过研究,发现了制作这些陶器的秘方,现在她和丈夫把这些工艺传承了下来。
烧制
老艺术的今天
当年的衣服
当年的陶器
当年的人
向导布瑞德带着我们,乘完小飞机,让我们的相机里装满了大地画之后,又带我们来到了纳斯卡博物馆。那里存放着许多展现纳斯卡各个时期的文化的陶制品。早期的陶壶以其现实主义手法之描绘为特点,壶上用多种色彩画出各种飞禽走兽(秃鹰、美洲驼、蜂鸟等动物)以及庄稼(玉米、辣椒、利马豆等)。后期的图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壶本身则更笨大了。而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是那些保留至今的衣服乃至人头,我问几次:这是真的吗?布瑞德都毫不含糊地说:是真的人头。
纳斯卡线条图约出现于公元1世纪。在辽阔的荒漠上,有人用网状线条,蚀刻出巨形飞禽走兽的图案。纳斯卡线条图是一种巨形的,镂刻在纳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奥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图形。有直线形、几何图形,还有飞禽走兽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地面上,它们似乎像在暗红色的砂砾上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只有从高空往下观望时,这些线条才能呈现各种兽类的巨大图形。
今天的人们,对纳斯卡大地画的解读,有一只50米的大蜘蛛;一只巨大的秃鹰,其翼展竟达120米;一条蜥蜴有180米那么长;而一只猴子则有100米高。这些迷宫般的图案占地500平方公里,它们是靠移开坚硬的表层石块,让下层黄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创造出来的。 我在天空中,也把它们一一拍了下来。
对纳斯卡线条用途的猜测从1926年人们发现这些图案后,就众说纷纭。前面我们说了,两个最早注意到这些图案的人以为,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后来,艾克斯比认为这些小径与印加帝国的 “神圣之路”相似,那些圆椎形石堆是“聚焦”(即这些线条的聚合相交点),也可能是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1941年有人到达该地时,在夏至那一天,碰巧观察到太阳恰好就是从这些红条中某一条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这一奇妙的现象他认为,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天文书。
从空中拍下这些线条开始,我想从今往后,我会持续关注这些大地之画。因为已经有那么多科学家认为它与当年那里的水有关。古人在那么干旱的地方和水有关的一切,我想对我们的未来来说,可能都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空中拍大地
山地之间
明天我们要去的是秘鲁的另一个古城库斯科。那里的文明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明天我们一起走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