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之二-为来12天,能影响人类历史吗?

2009-12-14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之二-为来12天,能影响人类历史吗?

文图 汪永晨

 

今天一大早就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会场赶。在哥本哈根的地铁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个地球。在这个地球上还看到用中文写的阻止气候变暖。接着又看到坐位上放的一张报纸,这就是此次大会开幕式当天,哥本哈根报纸的头版。

地铁里的阻止气候变暖

开幕式当天的报纸

在哥本哈根,所有交通对参会人免费开放。我们虽然在网上已经知道今天注册要到12点才开始,可还是想去试一试。到了大会会场还没走进,就看到各路人马在那里的宣传。

街头演说

时间紧迫

融化中的鱼美人

融化中的“美人鱼”和拿着时钟的两位女士,展示的都是我们面临的气候变化与时间的紧迫。我在会场外为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做连线采访时,还把手机伸到了一群敲着鼓做宣传的人声中。北京新闻的观众,从这声音中想必也能感受到一些哥本哈根的气氛。

上午注册不成我们当然也参加不了开幕式了,不过已经注册进去的杨勇告诉我们,开幕式并不对NGO开放。后来我知道,这哪是不对NGO开发,每个国家的代表团也只有4个名额。全世界一下子拥到北欧这个小国那么多人,让他们一下子招架,也真不容易。

气球里装的是一吨二氧化碳

球里装的是一吨二氧化碳的容量

这里装的是一吨二氧化碳,丹麦人号召每人每年节约一吨二氧化硫

这样的地球,在哥本哈根的街头有不少。当很多人在排队等着注册时,我和一位与我们一起来的美国志愿者进市区找昨天一来就听说的冰雕北极熊去了。

还没找到北熊,这样的地球倒一下子看到了好几个。上面写的是:这个地球里装的正好是一吨二氧化碳。丹麦人现在有一个行动,就是每年,每个人要减少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街头有那么多地球,我想这对自己的国民也是一种提醒吧。而在召开国际大会时,这也表明着丹麦人对减排的决心,和他们希望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时,找到的自己能做的事。

昨天我在瑞典转火车时,一个西装笔挺,很有丰度的一位男士和我一起等着下车。为了找个换车时一起找容易些的伴,我问他是去哥本哈根吗,他说是。我说也是转火车吗?他说,是去换飞机。我说没有多远的路了,火车也就三个小时,还要乘飞机?他说飞机快些。

下车后,望着这位高大的欧洲男士匆匆走远的身影,我想起网上曾见到有好事者统计说,会议期间将有超过1200辆豪华轿车奔走在哥本哈根街头,附近的机场也将在高峰时期迎来140多架私人飞机。据粗略估计,此次会议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1万吨,与英国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同期的排放量相当。

融化中的北极熊

北极熊在融化中

站在正在融化的北极熊前

我们终于找到了哥本哈根街头正在融化中的北极熊,它就在丹麦市政厅广场。今年8月我曾到过这里,那天蓝天白云,加上古老的建筑和清澈的河水景色美极了。可今天,阴云下的这里,北极熊站在那儿孤单的样子越发让人觉得可怜。

全球自然基金会(WWF)在他们此次参会的宣传中说,未来12天里,美欧名城哥本哈根所发生的一切,也许都将影响未来数年里的全球气候政策,甚至影响人类历史。

会吗?

从我今天采访的几个当地人和参会的人那里所听到的,可以说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存有疑虑。但每一个人对这次大会又都充满了希望。一位德国女士就对我说,每个来的人都带着那么大的热情和能量,这就是开会的希望。

远处堆得是“冰川”

中国青年代表团在街头

孩子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现

记下孩子们的画

今天,无论是在市区的街上,还是在会场内外,中国青年代表团都是活跃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散发着传单,上面表明着中国年轻人在面对气候变化中所拥有的姿态和他们希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在这样的国际场合,见到这样的中国青年,让人们的心里充满着光明。而我在哥本哈根河边拍到的这些孩子们画的画,让人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动物、地球,又不能不让人心生悲哀。

每天的公事

皇家卫队

采访街头老人

这支队伍从哥本哈根市政厅正在走向皇宫,这是每天例行的仪式。当年这支队伍真的要承担保卫皇家的重任,而他们的前辈像现在做表演时,可能是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会在这里迎接来自那么多远方的客人,这些客人又是为了要解决这样棘手的问题而来的。

拍过这群卫队后,我在街边采访了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人。我问他对哥本哈根会报有希望吗?他说,这要看中国、印度、美国的立场和做法。因为这三个大国现在是碳排放大国。我说那丹麦人能做什么呢?他说丹麦那么少人口,做得再好也解决不了世界气候变化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做。这样的大会在我们国家开,我们应该更有触动。

这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推动的3个主要目标为:每个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数字;达成减少气体排放的方法;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减少气体排放提供支持。

想达成一份让各方都满意的协议当然是不容易的。发达国家的“诚心减排”是否能取得发展中国家的信任,美国、欧盟和日本至今仍然对中国至少40%的减排目标心存不满。

“为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秘书长埃博尔日前表示。

北极熊、冰川和自行车

街头果摊

孩子和北极熊

又一只正在融化的北极熊

这两天,我在接受一些采访时,总是被问到,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影响?我告诉一些年轻的记者:中国著名科学家秦大河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对记者提问时说的是:“有科学家认为,极端天气变化的增多,和气候变化有关。”学者说的极端天气变化,是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比如百年不遇的大风、干旱,甚至比过去来得更早的大雪。今年北京11月初就下了三场大雪,这对我们这些老北京来说可以说是罕见的。

注册的长队

安检

会场内

今天注册进会场的人,有的已经排了三个小时的队,但这并没降低他们进去后的热情。真是像杨勇在我们进去前给我发短信说的那样,里面就像是一个大市场,每个摊上的人都在“推销”着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在做的事,以及还需要的帮助。

我参加了下午在中国新闻中心召开的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向中国的记者们讲了这次中国对大会的希望,和我们将要承担的责任。他说中国目前达到的减排水平,是发达国家在像我们这样的发展水平时不可能达到的排放指标。他还说,我们是在发达国家并没有对我们有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情况下,自己就达到了这样的目标,这应该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中国官员在此次大会上,显然是大忙人,记者们没问几个问题,他就又赶去参加另外两个重要会去了。

在有众多中国记者参加的记者会后,我和杨勇接受了凤凰台记者的采访。我讲了一些前两天在罗马采访到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杨勇则把他20年来持续考察研究世界第三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他拍的照片冰川的退缩前作了一个科学家的解读。

中国新闻发布

长江源头在气候变化中

杨勇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

喜欢创意的丹麦人根据自己首都的名字“哥本哈根”(Copenhagen),发明了这个新词:“希望哈根”(Hopenhagen)。

“2009年,将会因为金融危机而被历史铭记吗?不,我们不希望这样。2009年应该被这样铭记:在这一年,全球找到了解决气候变化的方法,找到了应对挑战的政治意愿,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希望和机会。”这句话,或许更能说明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每个人此时的心情。

 

今天,和我们一起在中国展台的北京大学教授吕植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我很喜欢她这句话,也会把这句话告诉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