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折叠老花镜、一件褪色的摄影背心、一双总是沾着土的皮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摄影人王锡军端起相机对准远方,镜头中落入一只在碧波上展翅的白天鹅,身披霓裳般的晚霞。
“现在米东区的几个水库有金眶鸻、塍鹬、红嘴鸥、鸊鷉等二三十种鸟类,比以前多出三四成。其中不乏黑鹳、天鹅、螺纹鸭这样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近日,王锡军告诉记者,他在乌鲁木齐市及周边“追鸟”已满十年。
“你看!两口子吵架,老公要离家出走了!”王锡军又迅速将镜头对准远处两只追逐的白鹭按下快门。王锡军喜欢透过镜头充当编剧,“脑补”鸟儿之间的各种对话和故事情节。他说:“精彩往往在一瞬间,守着镜头、耐心等待,才是‘追鸟人’的常态。”
春夏之时,王锡军除了回家补给吃喝,基本都在水库附近泡着。为了近距离拍摄鸟儿,就用帐篷、茅草搭起个伪装窝棚,藏在里面一动不动,一拍就是六七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拍摄,他持续追踪了4个月。
自从迷上摄影,王锡军前后买了8台相机,为成千上万的鸟儿拍下十万多张照片,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故事。“鸟儿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奉献、团结、忠贞,‘一夫一妻’制的天鹅是典型代表,它们才是神仙眷侣。”近几年,王锡军最期待的“模特”是一只歪脖子天鹅。
每年4月初开始,作为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乌鲁木齐周边的众多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成了候鸟的逗留歇息地。10年来,王锡军不仅记录着这些南来北往的鸟儿,也记录者乌鲁木齐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从小就在水库捉鱼、追鸟玩,那时候就只有野鸭、鸬鹚等几种常见鸟。这些年米东区水域变化大,水越来越清,水里的生物也越来越多。有水有食,安家落户的鸟儿也更多了。”王锡军说。
其实,天鹅、侏鸬鹚等珍稀鸟类,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都很苛刻,这些生态系统“晴雨表”鸟类的出现,是乌鲁木齐米东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体现。当然,这些变化,与乌鲁木齐连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密不可分,接连实施的生态修复、景观改造、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工程,让鸟儿有了更美好、更舒适的家园。
镜头里的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对王锡军来说,拍鸟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爱好。“只要有闲暇,我就一直拍下去。希望大家通过我镜头中的鸟类世界,爱上自然、保护自然。”王锡军说。 (记者:许倩 麻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