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9
2007中国江河十年行之七
——来自金沙江畔的好消息
今天早上我们从丽江出发,金沙江就在我们车窗外。让我没想到的是,以往金沙江的这段水是那么大,江是那么宽。可是,今天眼前的金沙江变窄了。同时变化的还有雪山。本来在丽江的古街上看到的玉龙雪山上是白雪皑皑。即使是夏天。可是今年,已经是12月份了,玉龙雪山的的雪色还那么少。前两天在木格措当地的老乡就说,都12月了还没有好好下场雪。在丽江2007年冬天,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上的雪,也都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今天的第一站我们是要去萧亮中家。萧亮中被当地人称为金沙江之子。为了家乡的一条大江金沙江能自由地流淌,他积劳成疾,生命的脚步停下来时年仅32岁。江河十年行选择的十户人家中有他们一家。
金沙江
萧亮中的奶奶今年84岁。亮中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奶奶不再说话。家里人要带她去看病,她就是不去。去年我们江河十年行到他家时,奶奶抱着出生还没有出满月的,亮中弟弟亮远的小女儿素秋,一个劲地对这个重孙女说着什么。家里人说,这是奶奶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我们的车停在了金沙江边一个叫做格子的村庄旁。刚刚的金沙江还是窄窄的,一片一片的沙滩裸露在江心和江边。然而亮中家边的金沙江水面一下就宽了起来,水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闪闪。
奶奶
素秋
年底,是金沙江边的人家杀年猪的日子。今天,亮中妈妈去给表叔家杀猪,明天表叔将到他家来。从亮中妈妈那儿我知道,今年已经58岁的她养了14头猪。
见到亮中妈妈时,她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我们的到来一定会让她想起不愿想起的过去,到是一岁多的小素秋已经能满院子跑了。亮亮的大眼睛,厚厚的小嘴唇。不知为什么,她的漂亮让我觉得稍稍带了些野性。
新房
这一年来,萧妈妈除了养了14头猪外,还帮着另一个儿子亮东看着他们盖起的新房。并花5000块钱买了一辆拖拉机。说到拖拉机能干的活,萧妈妈的脸上总算有了一点笑容。
我问萧妈妈今年的收成和去年有什么区别吗?她的回答是:没有。金沙江边的这个村庄,基本上没有遇到过洪涝灾害。养猪,种水稻就可以让他们过上踏实的日子。
和我们去年来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时的萧妈妈还在为虎跳峡如果建电站,他们村就要被淹在水中,全村的父老乡亲都不愿移民,这么富足的地方,谁又愿意离开呢。
我们这次来,村里的人虽然没有得到正式的消息,但从各方面得来的信息看,虎跳峡建大坝的方案,受到了从原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到水电前辈钱正英等大牌专家的反对。虽然目前国务院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还没有正式实施,很多信息发布得仍然不够公开,但老百姓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参与意识,显然有了提高,这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无疑是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的。
萧妈妈在亮中还在时,就常常用自己养猪的钱资助亮中去做关注家乡的环境保护的事。如今,亮中不在了,她在村里人的心中,还是金沙江之子的妈妈。
我们江河十年行一行人站在亮中的坟前,望着金沙江滚滚的绿水,告诉他,他生前关注的大江,依然自由地流淌着,我也在心里许了愿,等到虎跳峡真的不因开发而被破坏了时,我们再来告慰他。这个承诺其实也是告诉自己,我们的努力还要继续。
离开亮中家,我们到了长江第一湾,水虽然枯得露出了很多江底。但水之清,沙在清水中显现出的线条,依然让同行的记者们,站在山上,走到水边拍了不少照片。特别是太阳西斜时分,水的柔情,水的蓝中带绿,水面沙地的细腻,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的那户人家有一个叫李小孝的男孩,去年他给我们唱了一首纳西民歌,竟唱得我们几个人的眼眶都是湿湿的。今年他去了丽江我们没能见到他。他的爷爷李家珍也是一位关注环境的老人。特别是家乡的这条大江,让他时常担忧着。他们家的情况和亮中家差不多。收成年年都不错。靠着金沙江边的土地,他们活得很踏实。我们到他家时,天差不多就要黑了,他还是很兴奋地给我们介绍这,看看那。家里养的兰花今年虽然卖出价钱,但到底老李还是不卖。他还向我们数起了今年他家的水稻留足了自己吃的,还卖了多少钱;种的水果收成也很不错;差不多是靠天吃饭的他们,地里的活儿不经干,他天天还要到石鼓去演奏纳西古乐。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享受音乐,为了文化的传承。
虽然我们江河十年行还没有走完。但从已经走的江段看,没有开发水电的江边的百姓日子过得变化不大,而开发了水电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就过得要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或者说是不那么踏实的。
明天我们将要看看洱海,在滇池已经让人们大为头痛的今天,大理却是苍山绿,洱海青。与我们同行的水电水利专家刘树坤,正是洱海治理的规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