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3
文图 汪永晨
8月12日7点,由绿家园发起的黄河十年行2010生态文化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奔向本年度黄河行的第一站东营黄河三角洲。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及黄河故道为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3万公顷,是全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这一次黄河行我们将从这里开始一路沿黄河往上游行进,分段考察记录黄河的现状。
黄河十年行出发啦
车辆刚刚启动不久,汪永晨就宣布黄河十年行第一年大巴课堂的第一节课开始了,这是绿家园江河行的惯例。专家的解读能够帮助参与者从现象看到本质,明白一些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让媒体、NGO、志愿者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时更加有力。当然,在这样的大巴课堂上,每一个人都是学生,每一个人也都是老师,传授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信息。
大巴课堂
十四岁的小志愿者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赵连石告诉大家,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象征。中国古代的四大部落集团以这里为中心不断融合,被国际社会统称为华夏民族。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农耕文明,而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生息了五千年而不灭,就是因为黄河。所以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
红地毯子
黄河边人家
水闸
可是,这一条母亲河似乎从来没有被善待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尤联元教授说,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在黄河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使得大量泥沙被输入黄河,泥沙淤积导致黄河频繁改道。工业文明时期,煤炭开采、水污染、水资源无序利用种种原因使得黄河危机重重;现在,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荒漠化越来越明显,黄河源头的星宿海有很多海子已经消失了。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黄河从上游到下游各个河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问题。
油田最早的记录
这就是黄河入海口的湿地
黄河十年行就是要带大家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考。
上游的少数民族如何用他们的传统维续那里相对原生态的环境,如何敬畏和热爱自然?中游引黄灌溉网如何导致下游水资源的短缺?三门峡的教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下游的农业大省山东为什么曾经每年有200多天都会断流?黄河入海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面临怎样的危机?黄河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这样一项由学术专家、媒体、NGO、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活动,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录下这条正在经历着各种危机和挑战的河流的现状,好让后来人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到达东营以后,队伍在仙河镇稍作休整。据当地人说,仙河镇,原本为仙鹤镇,因这里曾是仙鹤的栖息地。现在,仙鹤一去不复返,看到的只有房子和路。人进则自然退,这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共同特点,自有人类以来从未间断,就在离仙河镇不远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正在上演。
白鹭在黄河入海口
等
黄河入海口,我们的一边是河一边是海
队伍驱车到规划的化工园区的时候,发现有的化工厂已经投产运营,有的在加紧建设,有的还没有开始平整土地就先把地拦起来了。而仅一条公路之隔的另一侧,属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地方,则是翠绿的芦苇荡。
黄河入海口明天的化工城
湿地上建起的化工厂
规划这片化工园区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东营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开采基地,由此催生了很多化工厂。以前的化工厂分布比较分散,大气和水体污染很难控制。现在规划到一块儿了,可以建统一的污水处理厂。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正在跟化工厂同步施工的污水处理厂。化工园区所在的区域是63年至75年期间的老黄河口故道,这条故道现在是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地,收集以后就直接排入海里。据说,化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达标水将来也从这里排到海里。但我们的一位水资源专家不无担忧地说,这么一大片园区,进驻近70家化工厂,一个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很难解决。这样没有经过处理的化工厂污水就很可能直接排放到湿地甚至海洋中。
湿地中的化工企业
湿地上拔地而起的化工厂
在实验区之外建设本无可厚非,但是由此引发的潜在环境问题让人忧心。而这样的忧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问题正在发生。现在平整湿地的土是直接从公路另一侧的保护区内挖来的,某个化工厂刚投产不久就发生了长达2小时的化工泄露,离保护区很近的一家企业的职工,很多时候都要带着防毒面具上班。
面对这样一个建在自家门口的大规模的化工园区,当地人也很恐慌,可是他们说,这是国家政策,我们也没有办法。公民社会、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这样的词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推动公众参与,这也是绿家园江河行的使命之一。
绿家园在一个月之前就来过此地调查,当时我们在这里看到过一块标有东方白鹳保护区的牌子,可今天已不见踪影。就算牌子不拆除,东方白鹳也不会来了,因为这里的水被排干,已经没有适合它们栖息的环境了。
正在拍
保护区与化工企业
上次来的时候,很多被平整过的土地都是秃的,现在雨水多,上面又重新长出植物。大家看到长出来的小草,都很欣慰。事实上,这恰恰是应该让我们悲哀的事情。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可以蓄积上游的营养物质,支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可以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当降水丰富的时候,它可以蓄水防洪,当降水稀少的时候,它可以放水补充浅层地下水。也就是说,不管降雨多少,它都可以维持比较湿润的状态。现在湿地被填平了,失去了蓄水功能,一旦降雨不足,植被就会退化。
被挖了的湿地
湿地中的动植物
黄河入海前
带着忧虑,队伍从老黄河口故道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开到了新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黄河在1975年人工改道以后一直持续到现在没有再改。大片翠绿的芦苇荡、红地毯,不时出现在我们镜头中的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鸟儿,还有偶尔出现的在大巴前面奔跑的兔子,让大家揪着的心暂时放松下来,享受这难得的时刻。生态学中有个概念叫做边缘效应,即在两个生态系统交错的地带,往往生物多样性很高。而淡水和海水交汇的黄河口湿地不愧为这种边缘效应的典型代表。
入海口的湿地
我拍,我记录
黄河十年行我记录
据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区内水生生物资源达800多种,其中分布着各种珍贵、稀有、濒危的鸟类,现已证实的187种鸟类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丹顶鹤、金雕等5种,二类保护的有27种,世界存量极少的濒危鸟类黑嘴鸥在保护区内却有较多分布。
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系统也是典型的近岸型海洋环境生态系统,是海洋贝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鱼类、虾、蟹等主要海洋经济生物产卵、育幼及索饵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由于现在正好是降雨充沛的季节,与黄河故道那边自然保护区里正在进行的生态破坏相比,新黄河口的生态问题比较隐性,影响却未必小于化工厂建设对湿地的破坏。对新黄河口湿地生态影响最显著的是断流。
黄河持续断流,使下游河道完全处于淤积状态,过洪、防洪、防凌能力进一步退化;加剧了土壤盐碱化、沙化,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环境的这种变化使得湿地草甸生态退化,很多依淡水而生的动植物受到威胁。泥沙淤积使得泥沙夹带的重要饵料来源失去了,对渤海水域的海洋生物危害也很严重。
全球气候变暖,对黄河入海口会有什么影响,也是我们感兴趣的。有科学家对此研究发现,与2000年相比,山东沿海海平面已上升15~25厘米。但相对于海平面上升,给黄河入海口人民生活带来影响最大的,还是黄河。上世纪90年代频频发生的黄河断流,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城市用水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断流影响到了黄河沿岸的生态链条。
下游为什么断流,与中游、上游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我们黄河十年行的第一年,选择逆流而上,也是希望通过结果追溯原因的一种考察方式。
入海口的记录
拍于黄河入海口
一叶小舟
十二个小时的黄河十年行第一天,我们迎来了夕阳落在海天交界处的时光。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也为东营市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入海口的自然景观区,气势磅礴,景观奇特。水面荡着霞光,近处是一个木制的渔舟。
一边是河,一边是海。站在河海交汇处的我们,体会着河海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和日夜的交融。人真渺小;天地,河海真辽阔。
入海
黄河入海口夕阳中的我们
经过一天的奔波,在一个如此安静的地方结束第一天的考察,让我们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只有自然拥有这样的力量。
黄河最后一抹阳光
司机讨来的黄河十年行每一位的签名
明天,黄河十年行将要走进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