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四月十一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境资讯:
1、联合国环保专家为太湖治污“支招”
2、中国水污染地图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平台
地方信息:
3、新华社:四川洪雅瓦屋山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4、广西:岩滩电站自来水厂因铅污染停止供水
5、山东:济宁治流域保南水北调水质
6、海南:民间环保人士自费建起污水处理池
7、哈尔滨加快松花江治污步伐
8、河南省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节水协会
气候变化:
9、全球暖化威胁世界十大自然宝藏(组图)
10、联合国报告:全球变暖挑战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曝光:
11、湖南临武非法采矿肆虐 国宝香花石濒临绝迹(图)
深度报道:
12、长江发生百年不遇枯水 是三峡大坝“拦”出来?
13、关停146家造纸企业 “环保风暴”横扫洞庭湖
14、[焦点访谈]除险之策——中国中小水库现状调查之三
环境时评:
15、谁在承担高昂的污染成本
1、联合国环保专家为太湖治污“支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92.html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保专家哈里博士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太湖水环境状况及水质修复评估报告》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太湖水质修复的最新研究成果。哈里强调,要推进太湖水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强有力流域领导与协调机构很重要。
应无锡市政府的要求,联合国国际湖泊环委会承担了《太湖水环境状况及水质修复评估报告》的课题研究。在湖泊治理方面颇有造诣的哈里于2006年11月率湖泊治理专家组,开始对太湖水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收集有关太湖水污染的各类信息等,并于近期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
新闻发布会上,以哈里为首的联合国国际湖泊环委会专家认为,太湖坐落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流域内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已对太湖水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太湖部分区域包括无锡的蠡湖和梅梁湖水质不尽人意,富营养化尚未有效遏制。
哈里结合世界各国成功治理湖泊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水体修复开出“药方”:继续下大气力抓好污水集中处理,不要让已受到污染的入湖河流和沿湖污水进入太湖水体;有效遏制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给太湖带来负面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范措施,加快太湖湿地、水体和土壤的修复,增强太湖湖体的自净能力。
在《太湖水环境状况及水质修复评估报告》中,联合国国际湖泊环委会专家特别指出,由于太湖流域缺乏强有力的流域领导机构,导致太湖联合管理十分困难,虽然沿湖各地采取了一些改善太湖水质的措施,但由于太湖周围地区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扩张和太湖湖体较弱的自净能力,太湖周围地区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哈里表示,从世界各国成功治理跨省份、跨水域湖泊的经验来看,建立流域领导机构至关重要。这个领导机构必须是官方机构,要有环保、水利、建设、农林等相关部门组成。有了这个权威性流域领导机构,就可以通盘考虑整个流域水环境修复管理措施的制订,加强与各省市沟通与交流,便于协调流域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整体推进太湖水体修复工作。(龙庆 小健 高杰 )
2、中国水污染地图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平台
来源:CCTV《经济信息联播》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75.html
中国有许多大江大河,但是在这些水系的沿岸,现在遍布着大量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使得这些重要水体遭到严重污染。从去年开始,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就一直在建设一个网站——制作中国水污染地图。
用户可通过点击数字地图,检索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
公众还可以直接在网站的论坛里举报发生在身边的污染事件。这实际上是一个曝光污染企业的数据库。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通过公众参与,让公众可以获知这些企业的一些违法排放的情况。这样形成一种对这些违法排法的企业的一种强大的社会的压力。”
水污染地图特别设计了“环境信息公开指数”,可遗憾的是,在这张环境地图上,超过100个城市的得分为零,因为他们没有向公众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水污染信息。
3、新华社:四川洪雅瓦屋山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来源:新华社2007年4月1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607
新华社成都4月10日电(刘忠俊、吕庆福)四川洪雅瓦屋山电站于4月10日正式下闸蓄水。
瓦屋山电站位于洪雅县瓦屋山风景区,是青衣江一级支流周公河七级开发的第一级。这一电站大坝高138.76米,水库总库容5.843亿立方米,项目总投资21.3亿元,总装机24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7亿度,电站于2003年2月28日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包括导流隧洞工程、大坝工程、左右岸泄洪洞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及厂区枢纽主体工程等。该电站是集调峰、发电、旅游、防洪于一体,系四川省五大调峰电站之一。
瓦屋山电站投产发电后,将大大改善周公河下游六级电站及青衣江八级梯级电站的水量利用率,缓解电网枯期供电不足的矛盾,对保证成都、眉山、乐山的枯期供电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介绍,该电站预计今年7、8月投入发电。
4、广西:岩滩电站自来水厂因铅污染停止供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91.html
4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岩滩电站自来水厂因铅污染被迫停止供水,约1万人饮用水受到影响。
4月5日12时,自治区环保局接到大化县岩滩水电站自来水厂报告,反映水质受到污染,出水铅含量超标,导致水厂4月5日凌晨停止供水,约1万人饮用水受到影响。接到报告后,自治区环保局立即组织有关市、县环保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置,分别在红水河龙滩电站库区、岩滩电站库区及天峨、巴马、东兰等红水河河段和岩滩水电站水厂、大化县城水厂等地进行应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红水河各监测断面水质铅、镉、锌、砷、铜等含量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岩滩水电站水厂、大化县城水厂出水铅、砷、镉、汞等均符合国家供水水质标准。据监测数据分析,初步判断此次污染事件仅对岩滩电站坝首附近河段造成局部性影响。自治区环保局正在对这一事件的原因做进一步调查。
目前,红水河沿岸群众生活正常,社会稳定。岩滩水电站水厂已于4月6日2时恢复供水,大化县城水厂等其他水厂未中断供水。(记者梁雅丽)
5、山东:济宁治流域保南水北调水质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502.html
山东省济宁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输水干线贯穿南北197.9公里,确保输水沿线水质安全,济宁市肩负着重要职责。对此,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到目前,全市254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70个已经建成、73个正在建设、10个正在展开前期工作,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均达到省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54个重点项目统一治理目标和完成时限
济宁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成立了济宁市环保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系统分工、上下联动、属地责任管理的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明确全市水污染防治“治、用、保”的工作思路,综合治理水污染,确保实现南水北调水质目标。省南水北调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实施后,济宁市将《“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等涉及的水污染防治项目进行归纳整合,制定了《济宁市2006~2007年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共列出254个重点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统一治理目标和完成时限,以政府决定的形式下发到各责任单位,并与县(市)区、部门和企业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使水污染防治任务更加明晰,责任更加明确。
济宁市政府建立了水污染防治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调度检查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现场会,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工作进度。对县(市)区水污染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并在主要新闻媒体和市政府办公楼大厅公布。去年市政府又组织7个督导组,到各县(市)区督促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进度,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重点督导。市政府还把水污染防治纳入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对水污染防治任务进展缓慢、考核水质断面超标的单位,在各类评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分类指导强化工业点源治理和设施建设
济宁市坚持排污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工业点源综合治理项目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强化限期治理。对废水排放能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66家工业企业,强化末端控制,确保达标排放。对煤炭企业、以废纸或商品浆为原料的造纸企业、火力发电企业、机械加工企业和南水北调核心保护区的98家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实施废水资源化,确保废水“零排放”。对其他不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47家工业企业,逐一落实深度治理方案、项目和资金,加快治理进度,确保外排废水达到南水北调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满足当地环境容量要求,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治理直至关闭。对部分排污量大、影响断面水质的重点污染企业,逐一落实停产治理、限制生产能力、关闭生产线等强制性措施。目前全市211个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已完成159个,在建51个。
济宁市把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建设作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已有济宁市区、兖州、曲阜、邹城等9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52万吨。鱼台、金乡、梁山3处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即将竣工。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济宁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城区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主体、征收范围、征收渠道和保障措施等,全市污水处理厂在执行省定新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已全部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鱼台、金乡、济宁高新区3座污水处理厂实行了BOT市场化运作方式。
多措并举构建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济宁市坚持把截污导流项目建设与流域污染治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结合起来,按照“规划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快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在微山、任城、鱼台等5个县(市)区全面开展人工湿地工程建设,2006年全市新增人工种植湿地5000亩、修复湿地面积3.5万亩。结合新农村建设,狠抓农村环境保护,全市有1256个行政村实施了“一池三改”,沼气用户达到3.2万户。
济宁市还充分发挥环保、监察、发改等部门的联动优势,形成执法监管的合力。对擅自停运治污设施、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严查环保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及时查处影响生产生活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去年以来,共组织大规模专项执法活动4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2家,对22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整顿和关闭。(韩美铃 孟庆常)
6、海南:民间环保人士自费建起污水处理池
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73.html
定城4月10日电(记者吴棉特约记者梁昌军徐吉)由民间环保人士王文超自费建设的污水处理池今天开始运行,目的主要是为城市污水对南渡江的污染测出数据及积累经验。
位于定安县定城镇南渡江边排污口的这个污水处理池很简单,只有约10平方米见方,按5000吨污水处理量缩小100倍来设计。污水处理池分为沉淀池、过滤池两部分,过滤池又分为5级过滤:碎石→粗沙→中沙→石灰、木炭→活性炭。
污水处理池设计为左右两个,当一个处理池封闭维修时,另一个负责运行,平时两个处理池同时运行处理污水。
今天中午,随着污水的进入,污水处理池开始运行。发臭、冒着白色泡沫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几个工序后,最后成为涓涓清流。
定安县国土环境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吴英艳说,据测算,定城镇每天产生约1万吨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排入南渡江。如果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将会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王文超的设计从理论上说是行得通的,但运行成本很高,不是很切合实际,但他这种环保精神值得提倡学习。
该县国土环境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当场派员分别提取了各个过滤池中的水样,将对6个水样进行检测、分析,以便得出污水处理的科学数据。据了解,两天后,水样检测数据将公布,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王文超是福建人,1983年来琼创业,海南近乎完美的生态环境强烈地吸引他。10年来,王文超自费租船数次游南渡江,考察两岸的生态环境状况,拍下了大量照片,并画出了南渡江现状图,写出了10万余字的考察报告及调研文章。
7、哈尔滨加快松花江治污步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95.html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近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会议决定,本月底前哈尔滨市各区、县(市)要完成对本地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和超标排污企业的全面检查,彻底清理违反环境保护的“土政策”。同时,要加快国家松花江治污项目开工建设步伐。近期,哈尔滨市还将组织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会,出台《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哈尔滨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针对哈尔滨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将重点加强松花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染集中控制工程建设、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及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等,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经济综合部门要加快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商部门要严格项目审核,特别是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坚决不予办理相关行政许可;财政部门要积极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为环境污染治理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司法部门要加大对环境违法乱纪案件的惩处;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环境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着力解决好忽视环境保护的行政乱作为问题。
当前,哈尔滨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污染物减排和治理松花江污染。哈尔滨市将切实抓好项目把关、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执法监管这4个重点环节。把握好项目的筛选,重点引入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项目污染排放。未经环境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以节能降耗促进污染减排。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清理妨碍执法监管的“土政策”和“土规定”,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敢于执法、严于执法,对于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及时报告。(杨晓娣 王轶慧)
8、河南省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节水协会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87.html
与实际供水能力相比,河南省每年缺水70亿立方米。治“渴”先从节水始。4月10日,河南省节约用水协会成立,迈出了河南省创建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一步。
据悉,这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节水行业社团组织。
省节约用水协会理事长欧阳煦介绍,在节约用水方面,河南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比如,河南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累计达到2046万亩,年节水量18亿立方米,可供郑州市使用一年。但河南省农业灌溉利用系数只有45%左右,相当于有一半多的水没有浇到庄稼上。所以,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河南省水问题的根本措施。
欧阳煦介绍,省节约用水协会成立后,将积极开展节水政策理论研究、编制节水行业发展规划、推广国内外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等活动,有效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9、全球暖化威胁世界十大自然宝藏(组图)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7年04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w/2007-04-09/091411599814s.shtml
珊瑚礁
跨越美墨边界的奇瓦瓦沙漠
东非海岸森林和近海生态系统
亚马孙河流域
综合新华社报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6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一份极为重要的“决策者摘要”,对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发出极为严峻的警讯,并认为贫穷国家及穷人将蒙受最严重的冲击。正当各国政府在为全球暖化问题进行政治角力之际,世上有些非常珍贵的自然宝藏已深受气候变化危害,并有完全消失之虞。为了拯救这些自然奇观,环保人士已草拟出需要优先采取行动的几个领域。
据报道,在联合国的气候报告出炉后,环保团体及多位政治领袖一致呼吁各国积极因应。世界野生基金会全球气候变迁计划主任汉斯·维洛姆指出,各国政府应当立即作出相应的因应措施。“事实不容逃避:全球暖化将带来饥荒、洪水及干旱,对暖化责任最轻的贫穷国家,却要承受最严重的后果,而且他们没有钱因应。”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公布了因气候变化而蒙受无法弥补损害的十大自然宝藏。
十大自然宝藏
1珊瑚礁
从澳大利亚外海大堡礁到中美洲贝里斯外海的珊瑚礁。只要温度升高1℃,珊瑚就就会白化死亡。热带风暴威力日增,也对脆弱珊瑚礁构成伤害。
2跨越美墨边界的奇瓦瓦沙漠
这个北美洲最大的沙漠涵盖大河盆地、草原以及3500种独特植物,包括仙人掌及丝兰。
3东非海岸森林和近海生态系统
该地区暴风雨若趋于频密,将严重伤害农业、沿海红树林及近海的生态系统。
4智利及阿根廷的温带雨林
智利柏树可有三千年的寿命,现在却备受森林大火和雨量减少的威胁。当地冰河消融,地下水将更为短缺。
5印度恒河三角洲森德尔班斯地区
孟加拉国湾水面上升及暴风雨雨势加强,可能淹没许多沿海岛屿,并摧毁红树林。
6亚马孙河流域
流入全球海洋的淡水有五分之一来自这里。预测5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2℃到3℃,当地雨林将有30%至60%变成干燥的热带大草原。
7喜马拉雅山区冰河
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数亿人的用水靠这些冰河供应。某些冰河正以每年10到15公尺的速度消融,导致部分地区近来洪灾仍频,未来更将在夏季饱受干旱威胁。
8白令海
许多野生鲑鱼、鲸、海豚、海象、海狮和北极熊的栖息处。温暖的冬季造成冰层在春季过早崩裂,迫使鲑鱼群往北极迁移。融冰稀释海水,影响鱼群食用之微生物的养分供应。
9长江
长江上游的水源西藏高原冰河正在消融,使目前长江水量增加,可是一旦冰河缩小到严重地步,长江将有枯竭的危险。
10加勒比海海龟
世上七种海龟已有六种因为海面上升淹没母龟产卵的沙滩而濒临灭绝。
[1] [2] [下一页]
10、联合国报告:全球变暖挑战人类生存环境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98506.html
4月6日联合国发表的最新气候变暖报告中,科学家和政治家警告说,除非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否则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数百万的贫困人民将遭受饥饿、干渴、洪水和疾病的困扰。
新报告指出,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全球气温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平均温度的基础上升高3.6度,三分之一的物种将灭亡,如今地球上的少雨区将变得更干旱。这一残酷的预测引发了科学家和官方激烈的争辩,包括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官方代表要求缓和报告的语气。
联合国气候变化官员伊沃·德布尔(Yvo de Boer)说,即使在语气上有所修改,这个报告足以引起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一些科学家对于在报告的语气上让步表示气愤,很多科学家称赞这一报告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
该报告是今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划发表的四份报告中的第二份,主要解释了全球变暖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而在今年二月发表的第一份报告则着重介绍了全球变暖的成因主要是人为活动。
所有的四份报告都需要被120多个国家的代表全部通过,任何一点变化都要有科学家的认同。报告出台前最后三个半小时的激烈争论部分是封闭式的,但是美联社记者目击了最后的争执过程。一方面,中国和沙特代表极力要求将全球变暖在科学上的肯定性从90%降低到80%,但科学家表示反对。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的科学家辛西亚·罗森维格(Cynthia Rosenzweig)在填写了官方反对意见后离开了讨论现场。她说:“人类活动已经造成很明显的影响。比如,洪水、热浪、飓风和对物种的威胁。”
最终报告删除了所有的对全球变暖的定量描述,打破了僵局。
科学家还在如下方面作了妥协:
最终报告将“几亿人”可能会遭受洪灾改为“几百万”;
最终报告将“1.2亿人将由于全球变暖而遭受饥荒”改为“全球变暖将降给农业和渔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尼尔·艾格(Neil Adger)说,他和其他同事对于政府官方代表要求删除一些显著的图表表示失望。一些科学家也失望地表示不会再参加类似的讨论。
尽管如此,艾格和其他科学家以及环保组织都对这一报告的出台欢呼雀跃。绿色和平的代表说:“这是对未来的启示。”
报告紧急警告说,贫穷地区遭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会更大。施奈德说:“别在炎热的国家当穷人,别住在飓风带,住在沿海或者极地附近的人也要注意,同时也不要生活在冰川融化的高山下。”
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2020年非洲可能有7500万到2.5亿人缺少饮用水。致命的痢疾会随着全球变暖引发的洪水和干旱在亚洲传播。报告指出,在全球气温升高之初,全球的食物供给将会增加,但是随后会大幅下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津德·巴乔里(Rajendra Pachauri)说:“穷国的穷人,也包括富国的穷人受到气候变化的打击将最大。穷人很难适应气候变化。”
但是,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富国也表示,这份报告引起他们的关注。美国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康诺顿(James Connaughton)指出,北美的食物供给最初将会增加,但是沿海城市也会遭受更多的洪水袭击。美国代表团团长沙伦·海斯(Sharon Hayes)说,她将告诉美国政府,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些预计的影响将会更严重。施奈德说,现在最关键的消息不是什么将要发生,而是像冰川融化、飓风增强、致命热浪和物种消失等已经发生的现象。
报告中指出,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罪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在总结这次封闭式讨论时,主持马丁·帕里( Martin Parry)说,从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各洲2万9千套数据显示,这份报告确实证明了“人为的气候变化征兆已经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所显示。”
但是,报告在其最后也指出人们可以采取行动去适应并应对全球变暖对未来的威胁。奥克拉荷马大学教授戴维·卡罗利(David Karoly)说:“我们现在可以采取一些行动,现在做些事情远比将来再做要好。”(王淏)
11、湖南临武非法采矿肆虐 国宝香花石濒临绝迹(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4月11日 周立耘 邓义波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1/014612746029.shtml
香花岭矿区成片的厂房。本报记者 周立耘摄
临武县境内竖在路边的“炸药广告”。本报记者 周立耘摄
湖南临武县境内非法开采香花石矿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记者近日在湖南省临武县香花岭矿采访时看到,附近分布着几十家个体小矿,整个山体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矿洞。香花岭锡业公司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国宝’之称的香花石分布在香花岭几十米宽的矿脉上。由于个体矿主在这一区域内非法开矿和采集香花石标本,其主脉遭到严重破坏,香花石濒临绝迹。”
非法开矿暗藏安全隐患
破坏山体导致泥石流频发
雷管和炸药是开矿必需品。知情人士介绍,在临武周边一些县市,买炸药就像买小菜一样方便。在前往临武县采访的途中,记者在相邻的蓝山和临武两县公路两旁的墙上和立在路边的石牌上就看到三处写有“炸药,手机138×××”的字样。
据了解,雷管炸药之所以泛滥成灾,除了一些非法生产厂家提供外,相当一部分是合法矿从公安局买出来后,再分给非法矿。合法矿这样做,主要是自己有洗矿场,而非法矿规模小,没有洗矿场,于是只要非法矿将矿石卖给合法矿,合法矿就暗中提供雷管炸药。有关人员在检查雷管炸药时,看到包装箱上公安局的红印,就不会深查了。
记者在矿区看到,矿工们的床头、床底,随意摆着雷管、炸药;许多个体小矿采用原始的开采方式:一把锄头,一台柴油机,再加上蛇皮塑料袋搭起的帐篷,就是他们开矿所需的家当,坑道内也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矿石开采出来后,大都就近选洗,洗矿厂便沿山脚下的河道两旁一字排开。据临武县一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夏季,香花岭矿区连降暴雨形成的山洪,曾造成31人死亡的特大事故。2006年夏天,香花岭又遭遇一场更大的山洪。好在此前县里进行了一次大整治,河两旁的许多洗矿厂拆的拆,关的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过度开采,山体横遭破坏,泥石流在矿区内经常发生,道路经常被堵,对人身安全形成潜在危害。
上游采矿下游遭殃
人大代表数次反映无效
非法采矿还导致环境污染。记者在香花岭矿区看到:一座座山被拦腰劈开,树木全毁,黄土裸露;矿洞、洗矿厂布满了山坡;没经过任何处理的尾沙直接排入河中。
“原来,河水清澈见底,还有娃娃鱼,水也可以直接饮用,而现在不但河水浑浊,到了6、7月份用水都十分困难。”香花岭锡业公司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过去青山翠绿的香花岭,现在已是满目疮痍。”
“由于填埋尾沙,甘溪坪村的500亩农田被掩埋,无法耕种。”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陶家河污染触目惊心!我到河里看过,许多电杆、电排,被香花岭矿区的尾沙掩埋。”嘉禾县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由于尾沙污染,龙潭镇马家坪村连水都没的喝,只能另找水源。
人大代表多次反映,有关部门虽然针对杨梅滩等污染严重的村庄,进行过几次集中整治,但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查处手续复杂
缓刑起不到震慑作用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香花岭不法矿点不足10家,而前几年成规模的不法矿点已增至数百家,其矿石采掘总量是当地国有矿企年产量的20倍以上。
2006年8月,县里动了真格,全县共出动二三十个单位上千人对三十六湾矿区进行“休克疗法”,采取停电、停供火工产品等“六停”措施,52个矿井被关停。
然而,记者在香花岭矿区采访时,发现有好多家证照不齐的厂矿仍在生产。
“春节以后,确实有少部分厂矿有死灰复燃的情况。”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总队一位负责人介绍说,3月15日,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决定开始对非法矿井进行新一轮整治。
这位负责人说:“临武矿种较多,一直屡禁不止,对于非法矿,执法队将继续予以严厉打击。”
临武县有关部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武县矿藏分布不均,很多地方矿石储藏量只有几十吨至几百吨,大矿根本不愿费神。但矿石价格高,非法小矿便应运而生。
这位负责人说,即使非法小矿愿意办理相关证照,但就办证成本和时间来说也不合算。有关部门根本不会审批几百吨的小矿。
临武县境内的11个矿区,分布在多个乡镇的深山老林中,进山十分困难。即便采取停电,天天派人把守,也难保不出现非法小矿。一些小矿根本就不用架电,而是自己采用柴油空压机打钻。
原主管矿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临武县副县长唐加山说,对非法采矿的立案查处手续太复杂。首先要得到有关部门对整治的确认,然后通过省国土部门资源评估,评估情况再返回县里,县里再通过公安局抓人,有关部门提起上诉,法院判决。而这样的案件判决结果一般是缓刑,缓刑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相关部门在矿山的出口设立了收费站,只要运矿出山的汽车都按吨位收取费用,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个别干部入股也是造成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采访中,一位干部一句话道破天机。
采访中,一些村民、矿工担忧:湖南雨季已经来临,矿区的安全何以保障?面对正在不断遭受污染的河流,人们的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何以保障?面对濒临绝迹的香花石和浪费严重的矿产资源,如何保护?
记者将继续关注相关事态。
世界稀缺矿物――香花石(链接)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世界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香花岭命名,仅存于香花岭地表层内,有极高的科研、收藏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矿石“国宝”。香花石含锂、铍等稀有贵重金属。
12、长江发生百年不遇枯水 是三峡大坝“拦”出来?
来源:光明日报2007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95494.html
长江安庆段水位降低后裸露的大片滩涂(1月12日摄)。1月11日,长江安庆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1.38米。安庆海事局2006年12月就已经发布了四级(蓝色)安全预警。2006年长江枯水期比往年提前了约一个月,且中下游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水位持续过低给长江船舶航行安全、长江生态健康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华社记者 程士华 摄
高峡平湖,惊天动地。从2003年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去年10月27日达到156米高程,这种不可逆转的河湖之变已快3年了。去年5月20日大坝全线建成至今也快1年了。三峡电站左岸14台机组已陆续投产,右岸12台机组正在加紧安装。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正在发挥。
但是,争论并未休止。当环境友好与生态和谐成为党中央的决心和共和国的决策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发现问题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前奏!带着探究的决心,带着疑问和期待,3月26日,一个遍地黄花的灿烂日子,我们的记者从武汉出发了。
武汉汉口江滩,一个可以摸到长江水的地方。我们的生态之旅就从这里开始。
放眼望去,大江东去,黄浪翻滚。虽然没有恣肆汪洋,但壮阔奔腾的大江性格跃然眼底。整个3月的“桃花水”,终于让长江沿岸的城市松了口气。水位如期上涨,航道全线畅通。灌溉、供水状况随之发生改观。
从3月28日起,长江航道局派往各浅险水道疏浚的施工船舶,已全部停工。
就在这一天下午4时,我们来到三峡大坝梯级调度通信中心。控制平台上,正显示着当前三峡水库的实时运行状况:坝前水位151.13米,总有功率387.13万千瓦……激越的洪流变成了巨大的能源。
普通百姓是看不见这种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他们看到的是长江百年不遇的枯水。三峡水库由135米向156米蓄水期间,处于主汛期的长江遭遇罕见的枯水水位,许多江段的实际水位降到了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枯水给长江航运和渔业带来了180亿元的损失。
百年不遇的枯水,使人们将怀疑的目光聚集到了正在拦水发电的三峡大坝之上。百年枯水真的是大坝“拦”出来的吗?
【1】 【2】 【3】 【4】
13、关停146家造纸企业 “环保风暴”横扫洞庭湖
来源:工人日报2007年04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95281.html
如果缺乏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必将走进死胡同。截至今年3月31日,洞庭湖区域关停146家造纸企业的“环保风暴”,就证明了生态环境优先的考量
“我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尤其适宜于兴办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湖南环洞庭湖地区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一位官员曾这样说。容纳湘、资、沅、澧四水的洞庭湖,是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但是,如果缺乏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这种“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必将走进死胡同。截至今年3月31日,洞庭湖区域关停146家造纸企业的“环保风暴”,就证明了生态环境优先的考量。小纸厂一哄而上.
水污染,是洞庭湖治理涉及到的诸多方面中最为直观也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面。随着环湖区域工业化进程加速,洞庭湖的环境承载能力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境地。环保部门的调查显示,仅湖区“污染大户”造纸企业年排放废水就达1.07亿吨,化学耗氧量17.4万吨。“2006年,湖区内造纸企业100多家,比2000年增加了两倍多,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15个县市区。其中,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就达25家。”湖南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洞庭湖区天然芦苇资源丰富,速生经济林发展迅速,这使湖区周边兴办造纸企业具备了有利条件。他说,不少地方政府为缓解税收、就业压力,对造纸企业的环保达标往往网开一面,小纸厂一哄而上的局面渐次形成。
由于造纸企业污染问题已对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和湖区居民饮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06年底,环保部门对湖区“污染大户”痛下杀手。
根据环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顿实施方案,2007年3月31日前,所有排污不合格的企业一律停产;2007年底前,关停年产1万吨以下的小型造纸企业,对大企业排污实施严格管理。
【1】 【2】 【3】
14、[焦点访谈]除险之策——中国中小水库现状调查之三
来源: CCTV 2007年4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616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分布于我国农村地区的众多中小型水库病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调查时了解到,通过积极筹措除险加固资金、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等措施,一些地方对这些病险水库进行了有效整治。
记者了解到,从1998年开始,国家水利部就开始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中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截至2006年底,已动用中央财政资金240亿元,对2002座水库进行了整治。按照要求,各地也要同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为了加强水库管理,水利部对申请中央补助资金的水库在管理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许多地方也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开始同步推进水库管理体制的改革。四川省乐至县的简家河水库在去年进行除险加固以后,管理站新配备的人员都已经上了岗;一些财政不是很宽裕的地方,还尝试对水库水面的使用权进行拍卖以筹措资金;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把水库的使用和维护直接与村里挂钩,使水库从整治到管理都变得有章可循;湖南省桃江县则尝试让农民自己的用水户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曹家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去年就自己出工出力完成了三斗村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库修好了,周围600亩水田产量也上去了。
据了解,今年国家将拿出50亿元用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其中40亿元将专门用于中小型水库。
详细内容
主持人 敬一丹:通过前天和昨天的报道我们看到,全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中小型水库处于病险状态,直接的原因就是常年以来投入不足,没有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那么对于像我们前天报道过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混萨拉水库这样的病险水库,怎样筹措水库除险加固需要的资金,进而怎样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适应各地情况的管理机制,让这些水库能够得到彻底的整治,永保平安呢?
2005年9月24号,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座120万立方米库容的病险水库,混萨拉水库遭遇到超设计容量的特大暴雨,出现了严重的险情。虽然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水库,但是人们还是感到非常的后怕。四川省农田水利局高级工程师胡定成告诉记者,这座水库如果当时不是已经开始除险加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胡定成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当时省市县集资几十万,把大坝的渗漏问题已经止住了,溢洪道已经按照设计标准达到了,由于措施以及水库抢险及时,保住了大坝。
2005年特大洪灾发生以后,原先已计划好的混萨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便全面展开。目前,经过大规模的整治,水库原来的坝体渗漏严重,溢洪道不达标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这项工程中,由于国家水利部负责规划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了资金,对水库的整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记者:国家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工程目前已经进展到第几批了?
徐元明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库处处长:现在正在实施(去年)第二批。
记者:总共是多少?
徐元明:这个有500多座。
记者:全国各省市都有?
徐元明:对,各地都有。
记者:最新的像2007年,今年的情况怎么样?
徐元明:2007年首批我们已经报上去了,很快要下达。
记者:这批有多少呢?
徐元明:这批有200多座。
据记者了解,作为全国水库建设战略性的部署,从1998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中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截止到2006年底,已动用中央财政资金240亿元,对2002座水库进行了整治,这其中有1800多座都是像混萨拉这样的小型水库。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各地在申请中央资金时,要保证另外一半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这样中央财政240亿元资金,就为病险中小水库的整治起到了基础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为加强水库管理,建立和健全水库管理体制,水利部对申请中央补助资金的水库在管理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孙继昌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第一,建立责任制。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分别不同的责任来落实,建立责任制。第二,对水库的运行按批准的调度运行方案进行运行。第三,进行水管体制改革,特别是人员的基本支出和水库的正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经费,都要给它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水库正常运行,长久地来发挥效益。
这样,在中央提供财政支持,管理上提出新的要求的情况下,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许多地方对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开始陆续启动。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许多地方也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开始同步推进水库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四川省乐至县,原来只有90万立方米,属于小二型的简家河水库去年进行除险加固以后,最大库容量达到了230万立方米。随着水库库容的变化,简家河水库也由原来无人管理的状态,被纳入到了整个小流域的管理体系之中。在水库边记者就看到,虽然管理站的老房子还没有进行翻修,但管理站新配备的人员都已经上了岗。
记者:这个房子是临时租的?
陈伟 四川省乐至县简家河水库联合管理站站长:这个是临时租的老百姓的房子,作为我们临时办公点。
记者:等于说有了这个站之后,管理方面的话,就有人负责了?
陈伟:是。比如说,像李小洛他管两个水库,一个小一型一个小二型,这两个水库,一是水库的蓄水,二是防汛保平安,三是水库的水上安全,包括库区的农林生产用水,调度安排都由他实施。
记者:出了问题找他?
陈伟:是,责任到人到库。
但是,对于库容量到100万到1000立方米,属于县一级管理的小一型水库,建立管理队伍,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这是第一步。解决管理人员的日常开支和水库日常的维护费用,则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在财政还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就尝试着对水库水面的使用权进行拍卖。
邓定理 四川省金堂县幸福水库管理站站长:这个水库以前,拍卖之前承包费一年是2300元。
记者:一年2300元?
邓定理:拍卖以后就15万多了,运行管理经费基本得到了解决。
记者:承包出去养鱼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可能要用一些药,用一些饲料什么的,会使水质发生变化,那么这方面会不会影响到下面的生产?
邓定理:这个完全不会的,有一个协议,完全要保证灌溉和安全。
记者:你们怎么监管他呢?
邓定理:我们每次他要投料的时候要找技术人员,这个水务局有专门管这方面的,我们请求他和我们一起来搞监督管理。
由于解决了资金问题,明确了责任权属,水库管理的责任制也就建立了起来。现在,按照县水务局的要求,水库的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水库进行巡查,观测的数据也要逐项记录下来。
记者:有记录吗?
邓定理:有纪录。
记者:我看你拿的本,是不是做这方面记录?
邓定理:这是路线、天气、日子、观测的情况、蓄水量。
记者:等于站2005年成立以后,每天的记录在您这儿都应该有?
邓定理:都有,都有的。
记者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采访时看到,这几年随着国家以及各省市对小型水库投入的加大,小一型水库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按照分级管理制度,蓄水量在10万到100立方米之间的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管理主要由地方投入,由县级水利部门委托乡镇管理,对这一部分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管理,各地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这座小二型水库的管理采用的就是村和乡镇结合的方式。
记者:按照你们现在管理体制,村里面是水库的业主?
刘东培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河北村村委会主任:对。
记者:那这个水库有几个人在管?
刘东培:两个人,主要还是有我,上面还有一个人员。
由于河北村村委会现在是这座水库的业主,水库的使用和维护就和村里直接挂起勾来,现在,村里把水面承包出去养鱼,一年承包费一万元,收水费五千元,再加上市里统一下拨的每人每年不低于一万元的管理费,水库日常运作的经费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现在,水库大的工程由市里、区里统一安排,管理监督则由会城街道水利所派两个人专门负责,水库从整治到管理都变得有章可循。
余朝欢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水利所所长:那两个人每年汛期前、汛期后,特别的天气,下雨、台风都过来检查、监督。
记者:等于在你们这个地方,小二型水库,像这个水库,它的业主属于村里面,但是技术方面由你们管理?
余朝欢:小的急事由我们水利所管,大一点的我们上报到区局。
除了广东江门这样的模式以外,一些地区在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管理上则尝试让农民自己的用水户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湖南省桃江县后岗镇曹家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去年就自己出工出力,完成了一座16.9万立方米的小病险水库,三斗村水库的除险加固。
记者:当然投了多少劳力?
熊正光 湖南桃江县曹家坪村用水户协会会长:600多个工。
三斗村水库是一个建于1956年的小二型水库,几十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管理不到位,水库一直不能正常蓄水。2005年,这里将水库的使用权下放到曹家坪村,并且牵头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集6万块钱对水库进行了整治。
记者:你们修这个水利出这个工给钱吗?
蒋爱清 湖南省桃江县曹家坪村村民:没有钱,因为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记者:没有钱?
蒋爱清:没有钱。
记者:没钱这肯定会耽误你自己的事情,你愿意干?
蒋爱清:都是为了子孙后代的事。
记者:愿意干?
蒋爱清:愿意干。
水库原来是属于镇上的,现在则由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使用,成了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村民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于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水库修好了,周围600亩水田产量也就上去了。
熊建钢 湖南省桃江县曹家坪村村民:就是种早稻、种晚稻,也都没有问题。
记者:两季稻都没有问题了?
熊建钢:没有问题了。
记者:产量呢?
熊建钢:产量我们有的人一亩地,搞到六七百公斤了,有了粮食收入,家庭也富裕了。
主持人 敬一丹:目前,全国存在病险的中小水库还有33800多座,这么多的病险水库决定了,要彻底根治这些水库的病险问题,不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过,我们从这些年来中央的支持和各地做出的探索中也看到了希望。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提出,将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今年国家要拿出50亿元用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其中40亿元将专门用于中小型水库。在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不断地加大的情况下,如果社会各界也更多的来关心这个关系到国际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全国中小型水库病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那一天就会更早的到来。
15、谁在承担高昂的污染成本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07-4-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77.html
如果总有发臭的污水和莫名的疾病相伴随,GDP增长对于民生的幸福又有多大意义?城市向乡村转嫁污染、工业向农业转嫁生态成本,都是对农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掠夺,如果再不以断腕之勇阻止,这又将成为一种制度性的不公平。
从带血的经济发展到带臭味的经济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鲜明指向经济数字下的生态代价和民生成本。久居城市的人们,如果不深入到乡镇,很难感受到这种巨大的生态成本。
河北省栾城县郄马镇东羊市村,只是乡村饮用水水污染现状的典型个例。对这个承受了近10年饮用水水污染的村庄,本报之所以连日来给予持续关注(本报《栾城数千村民遭遇“水疑”》系列报道),就是要揭示这种生态成本的惊人,以及惊人成本下的承担现状。
10年来,东羊市村的四五千口村民浇地用的是受污染的水,喂牲口用的是它,洗澡做饭用的也是它。如果不是因为两年前自来水实在刺鼻只能到外村拉水吃而求助于媒体,东羊市村,现在可能还是许许多多在污染中沉默的村庄中的一个。
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制药厂……与乡村毗邻的几乎都是污染型企业,只是污染程度不同而已。“快来吧,我们这里的水特别臭,没办法吃了”,不单是本报,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经常接到这样的投诉。污染企业与乡村饮用水危机之间,存在无须证明的因果关系。喝上干净水、吃上干净粮食、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乡村却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几乎是与东羊市村饮用水水污染问题同时见报,本报记者随同省环保局明察暗访了子牙河治污情况,所过之处,多是红色的、黄色的、褐色的超标排放。法律环节不完善、地方主义保护、污染企业阳奉阴违、污水处理费收不上来等等,原因大抵如此。
环保部门成为自审计部门之后的第二个风暴眼,是中国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然结果。如果总有发臭的污水和莫名的疾病相伴随,GDP增长对于民生的幸福又有多大意义?更何况,这些经济数字的直接受益者竟然是城市、求政绩的官员、排污的企业?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三亿多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农村饮用水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的比例约为66%,有34%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存在水质污染或者污染隐患。
就像发达国家正在将污染型企业、重消耗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也总是把污染较重的企业建在城乡结合部、乡村河流和灌渠的附近。乡村,已经成为不健康GDP的受害者。本报记者在东羊市村看到,农田边,排污口随处可见,黑水流淌、白沫翻滚、气味刺鼻……这是城市向乡村的转嫁、工业向农业的转嫁———只有乡村,无可转嫁,自己承受。这是对农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掠夺,如果再不以断腕之勇阻止,这又将成为一种制度性的不公平。
更何况,作为生态代价的承受者,农民却与这些经济“发展”的成果无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村镇企业、私人企业,以低廉的环保成本聚敛起来的财富,为少数人所享用———却惟独不包括支付出高昂成本的乡村。
东羊市村饮用水水污染问题多年来无人过问,刺鼻的气味一日日加剧。“如果哪个部门能把我们的吃水问题解决,我们愿意给他立一块功德碑,不仅我们不会忘记,子孙后代也会永远铭记。”这是多么绝妙的反讽和巨大的悲哀!为人们提供合格的空气和饮用水,本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却成了村民的奢望。污染企业要的是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政府要的是地方税收和政绩。好的都被拿走了,坏的都被留下来了。■评论员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