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环境论坛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

2003-01-26

主讲人薛达元

 

首先介绍一下全世界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生产。自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全世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170万公顷,1997年猛增至1250万公顷, 1998年进一步增加到2780万公顷,1999年达3990万公顷,2000年达4400万公顷,2001年增加到5260万公顷,2002年达5870万公顷。

上升有这样的特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集中在四个国家,其中美国和阿根廷面积最大,两国加在一起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0%;其次是加拿大和中国,大概占10%,中国的种植面积在近几年有较大的提高。另外还有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种植面积在1%左右。

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主要有四种作物,一种是转基因大豆,一种是转基因玉米,这两个能占到80%左右;加上棉花和油菜的种植,四种作物能占到99%。其他还有数十种,商业化面积比较小。

这些转基因作物有什么特性呢?即转的是什么基因呢?主要是3个特性的基因。2001年统计,在所有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转入耐除草剂基因的作物占77%,如抗农达大豆(Round up Ready Soybean)就是将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转入大豆,使大豆植株能够抵抗除草剂,从而达到施用除草剂时杀死杂草,保护大豆;转入抗虫基因的作物占15%,如抗虫玉米、抗虫棉花等;另外转入双价基因(耐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的作物占8%。

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来源于1个公司,即美国的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Monsanto)由该公司开发的转基因作物达全部转基因作物的91%。另两个较大的公司是先正达(Syngenta)和阿凡迪斯(Aventis)。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国家,已批准5000多个转基因品种的田间释放和50多种作物的商业化生产,目前每年批准1000多个田间释放申请。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没有伤害,这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巴西豆过敏事件 :转入巴西豆基因导致部分人食后过敏。

1999英国转基因土豆试验:用转基因马铃薯连续饲喂小鼠,小鼠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当时也是炒得很厉害,后来也有专家反对,说这里面有一些错误,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所以让小老鼠本身身体的功能受损。

1999年美国斑蝶事件: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毒杀非目标生物,一种北美珍稀濒危蝴蝶。炒得很厉害,后来也有人说在实验室里证明可以,评价不一。

第三个就是关于基因飘移,1999以来发现加拿大转基因油菜可发生基因漂移,导致超级杂草的产生,这种超级杂草可抗3种除草剂,用除草剂很不容易防除。有专家提出关于超级杂草问题制止并不是太难。

2001年发现墨西哥当地玉米基因被污染,《自然》杂志2001年11月29日文章及后来的争论,报道墨西哥当地玉米基因被美国转基因玉米污染,对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威胁,这对保护中国大豆遗传多样性有重要启示,中国是大豆原产地,保护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需要防止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污染。但是,墨西哥当地玉米基因污染事件受到另外一些科学家的质疑,认为测定基因污染的方法不正确。

2001年比利时科学家发现RR大豆中不明DNA,而孟山都公司申请商业化生产时并未说明。片段来历不明,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会导致植物蛋白的改变。

2002年英国对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切除大肠组织的志愿者食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汉堡包后,其小肠的肠道细菌内出现了经修饰的基因(DNA),由于研制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去识别转基因细胞,所以认为食用含有这种标记基因的食物可促使肠道细菌和口腔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也有科学理论说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不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做标志,可以用其它做标志。

还有转基因的食品污染,美国星联(Starlink)玉米事件:一种转基因抗虫玉米,美国环保局1998年批准种植用于动物饲料,不能作为人的食物,因可能对少数人引起皮疹、腹泻或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2000年发现在玉米面饼等30多种食品中含有星联玉米成分,美国政府下令回收所有星联玉米,Aventis损失10亿美元。

然而,在美国被禁售的星联玉米于2002年底再次出现在出口日本的玉米货物中。进而导致美国玉米出口的减少,进而导致中国非转基因玉米出口增加。

美国药用转基因玉米对大豆污染事件:ProdiGene公司的上年种植了药用转基因玉米,这种转基因玉米是用于药物,这只能给特殊病的动物或人吃的,不是给普通的消费者。由于第二年在原土地上种了大豆,残留的玉米出苗生长后混在收获的大豆中,造成大豆污染。2002底美国政府下令销毁库存的100万蒲式耳被污染的大豆,这说明食物污染很容易发生。

由于现有科学研究和知识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目前还难以断定,需要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长时间的实践检验。

在取得充分的科学依据之前,采取“预防原则”,即充分评估和预防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可能对环境和人体裁健康带来的风险;同时给予消费者对其食品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下面讲转基因生物技术可能对人体或者环境造成伤害。

联合国从1992年开始就关注这个事,《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通过要制定一项议定书规定适当程序用于安全转让、处理和使用由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这个议定书在20001月份就达成文本。目前有103个国家签署,现在46个国家批准加入(注:至2003/9/17已有57个国家批准),50个国家批准它就正式生效(注:已于2003/9/11生效),中国200088号签署,批准手续正在进行之中。

转基因生物转移有些程序,在出口到那个国家之前,要进口国事先同意。另外,能控制安全的才可以进口,还必须要有标识。此外还有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这也是谈判的焦点。可能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包括庄稼有什么问题,交换进口、出口的资料,资料要很详细。

挪威、瑞士、澳大利亚、南韩、日本实行强制标签。

我下面讲讲中国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环境释放与商业化生产。中国转基因技术的水平跟发达国家比稍弱,但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正在进行研究的植物约50种,大多数是农作物,例如棉花、小麦、水稻、大豆、油菜等,也有杨树等林木植物和鱼类生物。1997年至2001年底,农业部共受理转基因生物(GMO)申请587项,其中批准环境释放415项,商品化生产46项,属于以下6个类型:棉花、番茄、甜椒、矮牵牛(Petunia)、兽用饲料添加剂和微生物农药产品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生产主要是棉花,2002年中国种植转基因棉花约150-200万公顷,占全部棉花种植面积的30-40%。在全部转基因棉花中,来自美国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的种子达70%,其余30%的份额为国内各研究单位开发的转基因坑虫棉品种。转基因棉花对农民省工和节省农药比明显优势,但经济效益未必提高,因为节省农药的钱用于购买种子,生物技术公司对种子垄断,不让农民留种。

国内现在对棉花比较重视,受环境影响,国家环保总局也做一些研究。其中转基因棉田非靶害虫上升,这一点已为共识,天敌影响和棉铃虫抗性等还有争论。总体说,转基因抗虫棉有正面效应,在黄河流域的效果比长江流域好。

有些地方群众没人种,有的没有经过国家审批也种了,有些地方官员对转基因棉花有些看法,总的来说要控制转基因棉花,有些地方用量还比较多,棉蛉虫,红蜘蛛都增加了,美国转基因克隆酶在河北山东比较好。

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虽抗虫效果较好,但棉花品质不好,产量风险大,有被淘汰的趋势。安徽无为、含山两县的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在该地区推广的孟山都公司棉品种32B等,其绒长、强度和衣分都表现不佳,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32B易产生花铃脱落,造成伏桃少,严重影响棉花产量。美国抗虫棉的棉铃体积小,单铃籽棉重仅3.5克,而国产棉达5克,在铃数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产量差异很大。此外,抗枯、黄萎病差,衣分低、吐絮不畅。因此,安徽无为县农委的干部表示要下决心坚决淘汰美国抗虫棉32B(包括1560B、410B、33B等品种系列)。

转基因抗虫棉并不能为农民节省成本,有时也不能减少农药用量。由于次要害虫的上升,多数转基因抗虫棉的用药量并未减少,农民用工也没有节省。虽然在某些地区用药量和用工明显减少,但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子价格高,一般在每斤20-60元,而常规非抗虫棉种子仅3-5元一斤。即使农药省用了,但省下的钱也全部补用到种子上了。即使如此,农民还是选择转基因抗虫棉,这是因为农民对种植非转基因棉不放心,他们担心一旦碰上棉铃虫大爆发的年份,可能造成产量的重大损失。而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则比较放心,尽管经济上并不优越。

 

我再讲讲中国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1993年国家科委就发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于1996年发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发布《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科技部和卫生部于1998年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于2001年5月23日以304号令公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里面关于研究转基因的要求,有关生产加工的要求,有关经营、进口与出口的规定。另外农业部于2002年3月20日发布了三个配套管理办法,一个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二个是《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第三个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还有一个附件: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包括大豆种子、豆油,油菜种子,共17种。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签。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正准备起草一个食品卫生安全法。

 

再说一下这个法规的实施,很多转基因食品不光是是环境问题还有贸易的问题。贸易方面我们主要是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2000年进口1042万吨;2001年进口1394万吨;2002年进口1132万吨。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和阿根廷。而美国大豆中转基因大豆占60-70%,阿根廷大豆中90%以上为转基因大豆。其他转基因食品进口主要有从加拿大来的油菜籽,以及从美国来的转基因玉米(量很小)。加拿大油菜籽中60%为转基因,美国玉米中约25%为转基因产品。

 

朱建刚

 

 

我想说的是绿色和平在中国怎么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第一我想介绍一下绿色和平是什么团体,再一个我想讲转基因食品从去年12月份以来关于雀巢转基因食品的危机的问题,和美国药用的转基因大豆污染在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绿色和平也逐渐受到媒体的关注,一方面有一些消费者也支持绿色和平的立场,也有人说是环保的疯子,很不科学,反对生物科技的发展,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再一个我们要讨论转基因是安全的吗?或者在什么意义下是安全的呢?或者不安全的呢?再一个为什么绿色和平作为一个环保团体和消费者站在一起反对雀巢的一些态度,为什么要从消费者开始做环境教育,我想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的尝试,我们也谈谈我们是怎么逐步开展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消费者结合起来把一些环境的议题读出来。

 

绿色和平组织从1999年开始在香港进行转基因的环境教育,在大陆是2001年开始的。一个是推动科研,第二个是和政府合作,及时传递国际上有关生物安全的信息。

我们从来不反对生物科技,也不反对生物技术,我们觉得恰当的利用基因技术本身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尤其在医学方面。我们支持科学家进行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的研究。但我们认为,在没有足够的生物安全控制情况下,医学防范的原则应该在现阶段保持谨慎的态度。

在我们做消费者教育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转基因生物是什么,它是通过生物技术把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简单说像玉米,我们把蝎子的基因,因为蝎子可以抗虫害,植入玉米中,形成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的技术一般是把基因随机性的植入细胞的体内,可以通过基因枪直接穿过细胞膜直接打入到细胞体内。这个位置是不可控制的,是不是成功了,一般要依赖一种标记基因,如果它表达了,就说明这个基因植入成功了,成功植入的细胞会被选出来培育,培育之后看它是否具有了转基因的特性。比如把蝎子的基因打到玉米中去,发现玉米能够抗虫害,能够存活了,它可能就具有转基因的特性。但要说明的是,实验室中大部分被培育出来的植物都是畸形或者你没想到的奇怪特征。这就是要说明的,它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只有很少数成功的被选出来进一步培育。大家争论的是,现在科学家是不是掌握了转基因技术,尤其它对生物多样性构不构成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就说过:随机植入的基因可能导致悲剧性的后果,可能的后果包括本来的基因被扰乱,失去原来的基因表达或者基因表达被转变。

 

大家可以看看左边转基因的照片,非常恐怖的一个印象,这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后果。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控制它,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掌握这种新的生命。科学界普遍的观点:转基因生物是实验中创造出来的生命,它不是自然的生命体,是外来的品种,而且它有繁殖交配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花粉或者其它方式扩散。

刚才薛老师讲到墨西哥的玉米受到了基因的污染。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是这种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如果对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产生污染,这种威胁对生物多样性的污染就非常明显。原中科院生物科学技术局局长就说过,转基因通过基因流造成的基因污染,已经成为事实,基因污染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千百年来,主要是用野生品种培育新品种对付新的虫害、病害以及多变的气候。

中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大豆专家说:中国转基因大豆,很可能重蹈墨西哥玉米的覆辙,造成基因污染。野生大豆的原始性状一旦受到破坏,遗传多样性就会受到破坏,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粮食安全。转基因生物一旦生产出来,它们会在自然中扩散,而现在的我们的技术还不能控制住,覆水难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环保团体反对它的原因。

我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转基因的兔子,和自然的兔子发生交配后就会生出有很多兔子,这些兔子又在不断的繁殖。有一天,我们发现转基因的兔子是有威胁的,但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无法恢复。正因为这样,防范的原则才有重要意义。

现在每年大约有2000万吨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市场。中国现在还没自己的转基因食品,可中国青年报最近在国内的检测中发现,五种大豆色拉油有转基因成分。去年炒得比较热的雀巢转基因食品,是我们发现在雀巢的白玉汤里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很多民间团体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管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部门的评估存在漏洞。特别是当这些部门要求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更多的材料的时候,只有一半的公司遵守。2000年巴西用作牲畜饲料的转基因玉米被发现混入到人类的食物中,导致了产品的回收,损失了10多亿美元。很多人认为回收完了问题就解决了,但实际在200212月从美国运往日本的玉米中再次发现了这种玉米。美国农业部官员表示非常意外,可这种意外不是一次两次,也可能什么时候就会在中国被发现。

谁是最容易受到转基因食品威胁的呢?英国皇家协会的权威科学家协会认为:由于婴儿比成人更容易对食物敏感,而且长期进食某种食物,所以转基因食品对婴儿的威胁最大。也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吃了六年,我们吃了三年,没有一个人吃死。但我们是不是要等到有人吃死,或者一批一批的人吃死后我们再进行调研呢?科学界至今虽然没有共识,但很多国际组织都在警告可能会产生的悲剧后果。医学界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决定它们是否能自由的被食用。中国农业生物科学技术协会的理事长说: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敢断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如果有科学家这么说,他肯定是个很不谨慎的科学家,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危险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现在国际通行的一个原则,叫预防原则,也就是根据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的第15条原则:为保护环境,缔约国应根据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手段。有效的手段就是转基因的标签制度,这在欧盟是非常严格的。并成功的制止了转基因食品在欧洲的释放,包括美国的转基因大豆。预防原则,再有就是消费者应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有意思的是雀巢公司在中国或者在欧洲以外的其它地区使用转基因原料,也就是双重标准。他们的态度是,是否采用转基因原料主要考虑到当地需要,文化的不同和消费者的意愿,在欧洲很大的压力就来自消费者。在香港超过60家,也就是将近2/3的食品商承诺不再使用转基因原料。雀巢2001年曾经承诺尽量停止使用转基因原料,可是没有做到,且态度日趋强硬,原因就是消费者没有给予足够的压力。我们的观点是,雀巢公司至少应该给消费者知情权。

目前消费者持什么态度呢?去年十月,绿色和平委托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有近1/3的人没有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大部分不知道转基因食品是什么;64.5%不清楚超市有转基因食品出售;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56%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11%的人选择转基因食品。因此,在中国虽然很多消费者没有发言,但调查显示,如果有机会表明态度,他们还是选择非转基因食品。87%的受访者认为,食品生产商及超市有必要让消费者知道所出售的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的成分;8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设立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其中15%的人认为有迫切需要,认为没有需要的仅占3%。在这个问题上,无论老年人、年轻人、受教育高和受教育低的人都普遍认为应该有知情权。但目前有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转基因食品已经到了我们的饭桌上。

 

记者提问:

我认识一个日本人,是研究转基因食品的。他说日本男青年精子存活量和女子卵子量都在下降。他说这跟转基因食品有关系,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薛达元:我好像还没有看到转基因食品对生殖方面有影响的报道。现在知道的是很多农药与生殖有关系。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影响?_

 

薛达元:刚才我说了,发现了一些问题,转基因生物存在风险。但正如一些农药像DDT和六六六,是在使用了多年以后才发现其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欧洲的疯牛病和口蹄疫对人体的伤害,也是研究多年后发现的。所以欧洲人比较谨慎。不是说转基因生物对人体的危害马上就能表现出来,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

 

您刚才说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的专家参加过一些国际活动,请问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态度如何?

 

薛达元:国际上基本倾向于:对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越境转移采取严格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的态度基本一致。中国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了一个法规,对转基因生物实行标签制。问题是,我们的法规没能及时实施,或法规执行不严。按照中国的法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转基因大豆,必须通过中国的安全评估、审核才可以进口,现在没有做到。

 

是我们没有力量审核?

 

薛达元:我们有能力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审核。在实施标签方面,:如果媒体和公众支持,消费者要求的声音大些,法规实施的步伐会加快。  

管理办法中规定有几种标识,一种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原料,一个是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品,可能不含转基因的成分。例如转基因大豆炼的油可能不含转基因成分。检测转基因成分评分,是检测外源蛋白和外源DNA,油制品中一般含蛋白比较少,有可能检测不出来。现在我们进口大豆的数量在下降。部分原因是中国要实施标签制度。另一原因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大豆质量在提高。原来中国本土大豆的含油率为18%,现在新的品种能达到21%。再有就是价格便宜。所以我们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如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薛达元博士: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后,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研究20年,出版专著、译著1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是国家环保系统在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领域政策和策略的最主要技术支持专家。自1988 年以来一直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谈判,并作为首席专家领导了一系列履行《公约》和《议定书》的国际合作项目,特别是作为专家组组长,协调8部门专家完成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朱健刚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绿色和平顾问。

长期从事绿色社区建设研究和消费者研究。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