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0
重化工业云集 黄河不堪重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11月15日刘晓星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531513.html
西起银川东到呼和浩特不足800公里的黄河沿岸,正在崛起一个总投资近5000亿元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带,由此将新增巨大的用水需求,存在极大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
一组数字反映了黄河水污染的演进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黄河干流水质全部在Ⅲ类以上,90年代初黄河干流没有劣于Ⅳ类,而2006年黄河干流Ⅳ类水已占32%,50%的支流水质为劣Ⅴ类。近10年来兰州黄河河段及其支流渭河、汾河、伊洛河等均发生过重大污染事件。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上问题最复杂、情况最复杂的河流。” 今年初秋,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就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视察。视察团成员在完成考察后,对于黄河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生态保护、环境污染、工业布局等问题深感忧虑。
重化产业带 云集黄河边
宁、蒙黄河流域2010年工业需水将达到21.3亿立方米,是当前水平的5倍以上
笔者在黄河流域宁夏、内蒙古采访发现,西起银川东到呼和浩特不足800公里的黄河沿岸,正在崛起一个总投资近5000亿元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带。由于这一产业带以煤水结合为开发核心,将新增巨大的用水需求。据了解,宁、蒙黄河流域2010年工业需水将达到21.3亿立方米,是当前水平的5倍以上。而宁、蒙地区本来就是黄河“用水大户”,近年来平均年用掉黄河水97亿立方米,已占黄河目前可耗水量的35%。
笔者来到黄河东岸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重化工基地,看到11个大型电厂、煤矿、化工厂框架正在隆起,一座用来引蓄黄河水的中型水库已建成。而位于黄河南岸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地下煤海”之称,由于96%的面积属于沙漠和丘陵沟壑,加之水资源极缺,新崛起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只能摆在黄河沿岸。
然而,就在宁夏、内蒙古等地资源开发“盛宴”开席之际,发展背后的隐患也随之凸显。视察团成员对此深表担忧:“如果宁、蒙等地区建起一个超越黄河供水‘底线’的重工业集群,一旦黄河来水持续偏枯,其损失将极其巨大。”
黄河水资源 中上游告急
黄河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5%,却需要满足超过全国10%人口的需求
沿黄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黄河成为最重要的水源。随着人口增多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大规模建设,沿黄地区对黄河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黄河总供水量从1980年的343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18亿立方米,已经达到了黄河可分配水量的极限。
在水资源短缺的黄河流域,老百姓习惯把优质地下水称为“矿泉水”。可恰恰是这些优质的“矿泉水”,却大量流入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机器和厂房内。工业大饮“矿泉水”的不合理开采结构不仅占用了老百姓珍贵的地下饮用水源,大量超采地下水还造成地下水日渐枯竭,一些地下水源地甚至频频报废。
由于水资源难以满足新增需求,沿黄地区几乎到了以水定(经济)规模、以水定(工业)项目的严峻地步,水成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沿黄地区,黄河水不仅意味着生命和绿色,还意味着财富和希望。黄河水量的增减直接决定着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进退。因此,尽管20年前制定的水量分配方案已经明显不适应今天的形势,但“谁也不敢重提修改的话题,谁也没有把握平衡各地区对黄河水配额的渴求。”
一位视察团成员对此评价说:沿黄地区能源重化工“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是由资源结构和当前国家需求决定的,一时很难调整。而这些产业不仅是高耗能产业,也多是高耗水产业。据统计,沿黄8省(区)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除山东省外,其他7省(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青、甘、宁、蒙4省(区)单位GDP用水强度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天然径流量约为长江的1/20,黄河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5%,却需要满足超过全国10%人口的供求需求,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年来连续呈现上中游全线告急的情况。
布局性风险 事先须防范
防范布局性环境风险的首要之举就是对今后新上的各类大项目推行规划环评
视察团认为,黄河所以一路污染,一路水变少,关键是地方政府偏好重化工业的发展道路。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在发展化工石化产业时,只考虑经济因素,哪里成本低、效益高,就在哪里建。大江大河沿岸、城市附近自然成了化工、石化行业的‘热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者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2004年2月底至3月初,由于川化集团违法排污,导致沱江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沿江城市百万市民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2005年11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为确保用水安全,哈尔滨市临时停水4天,引起了市民的恐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防范布局性环境风险的首要之举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对今后新上的各类大项目推行规划环评,使环境保护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视察团成员面对着沿黄如火如荼的重化工投资热潮分析说。
视察团成员们认为,必须对黄河流域布局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同时,必须解决目前规划与项目的审批机制错位问题。一些重大规划由地方政府审批,而规划中的项目却由国家部门审批、核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机制上倒挂,使得规划环评具有的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项目环评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发展规划,根据现实需求与各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任由地方盲目上项目。